“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出处】唐·王维《孟城坳》
【意思】我的新家今安在孟城口,只留下古木和衰败的柳。继我而来者又是哪一个,为昔日主人悲叹何须有?
【全诗】
《孟城坳》
.[唐].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鉴赏】
这首小诗写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王维新近搬到孟城口,却可叹那里只有疏落的古木和枯萎的柳树。这里的“衰”字,不仅仅说“柳”而已,而是暗示出一片衰败凋零的景象。有衰必有盛,而何以由盛而至衰,令人不堪目睹呢?这就透露出悲哀的感情。
接着,诗人给自己排解。我在这里安家是暂时的,以后来住的还不知是谁,我又何苦去悲哀呢?过去那种古树参天、杨柳依依的盛景,原是前人所有的,我又何必为前人所有而悲呢?这岂非徒然伤感吗?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讲到聚会时的“欣于所遇”,到“情随事迁”的感概,即一喜一悲,认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维在这里感叹盛景的被破坏,含有今之视昔而悲之意;而“来者”,自然又会有后之视今的感叹。这是发人深思的。
-
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其诗亦多隐逸之风,这首《伤农》却是一篇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对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此联描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红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 槲叶落山路[3],枳花明驿墙[4]。 因思杜陵梦[5 "> 周文质简介|生平
周文质简介|生平
-
每个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做梦,做的梦境不一样,在现实中代表的意思可能也不一样。梦境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深层潜意识的反应,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一样,所以做的梦境也是各种各样。
-
《章惇书绝壁》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言文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惇来。” 轼拊其背曰:
-
樊增祥诗多达万余首,在古今诗人中也是少有的。他有集五十六卷,几 乎每到一地,即有一卷诗,可是,至今犹为人传诵的就只有这一首他青年时 代兴到随意之作《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
-
【翻译】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 注: 1、《定风波》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
作者: 王喜辰 墨君(台湾)天涯重飞雪,离雁落寒枝,他乡羁旅,月就更乡愁。啊,
-
《游龙鸣山记》 文言文阅读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