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45:11阅读:958

【诗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

【意思翻译】只是一味 说栽种桃树和李树,难道丹橘就没有树 阴供人乘凉吗?作者针对贤才不能受到 任用的社会现实发出的不平之鸣。

【赏析】 

    笔势陡转,以 “徒言” 二字批评那些不识丹橘美德之人。不要随便说只有种植桃树、李树好,可以 “夏得其阴,秋得其实”,而忙于栽培,“此木岂无阴”?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毫无用处吗?结合前面写丹橘 “经冬犹绿林” 的美阴,“可以荐嘉客” 的佳实,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里,诗人以反诘句再次肯定了丹橘的坚贞美节,同时表达了自己被奸人陷害、弃才不用的愤慨!

    全诗以丹橘起兴,语言平淡而浑成,结以反诘句掀起波澜,诗意起伏跌宕,使人在温雅淳厚之中沉思不已。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中赞其诗: “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就是说他的诗意象丰饶,富有想象空间;其语言清新简练,颇具韵味。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两句一问一答,谓橘树经冬犹绿并非因地气暖,而是有耐寒的本性。隋李孝贞《园中杂咏橘树》诗:“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为此二句所本。比喻诗人不怕打击的坚贞品性。伊:句中助词。②两句谓橘可陈献给嘉宾,为何竟被重山深水所阻隔;比喻贤士本可荐给朝廷任用,却受到种种阻塞。③两句谓命运好坏只因遭遇不同,就像循着环找不到头一样。④两句乃驳斥赵简子语。《韩诗外传》卷七引赵简子曰:“大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此谓前人只说要种桃李,难道橘树就不能阴其下么? 比喻对贤士不得用世表示不平之意。

【全诗鉴赏】

   《感遇》诗,自陈子昂始,即继承了诗经、楚辞历史悠久的比兴 传统,“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王逸《离骚序》),借以抒发怀抱。张九龄这里显然 也借丹橘喻己节操,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句直叙丹橘的优长。“经冬犹绿林”,“犹”,仍然,表现出不随季节 变化的坚定姿态。孔子评价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赞赏其不惧风霜严寒的节操。这里诗人描写了同样的现象,橘树 同样能耐严寒,到冬天仍然一片绿荫,语中欣赏、赞叹之意明显。

   三、四句以问答形式继续展开对丹橘的赞颂。丹橘经冬犹绿,难道是 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第四句借孔子评松柏语来回答,明确表示丹橘 “自有岁寒心”,“自”强调这是丹橘的可贵本性,与江南的地气温暖无关。 一问一答,语势先扬复收,起落间成跌宕之姿。

   丹橘不仅本性能耐寒,更有佳果可以食用,正如屈原《橘颂》所形容: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 宜修,姱而不丑兮。”故曰“可以荐嘉客”。但下句语气一转,“奈何阻重 深”。阻碍重重,不仅指南北路途遥远艰难,更暗示品质坚贞、才华美好如 丹橘者所经历的人世阻碍,让人不禁联想到唐玄宗后期李林甫当权、安禄 山野心微露的政坛乱象以及张九龄所遭遇的仕途坎坷。“奈何”一词,仿 佛读到诗人对这一切的慨叹。

   命途阻滞久久萦怀,诗人思绪难平,于是归结为命运问题:“运命惟所 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只不过是遭遇的不同,人世间的盛衰 荣枯,也如自然循环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似乎是无可奈何的 自遣之词,实则隐藏着难言的愤懑,委婉深沉。

    自我开解终究没能让诗人归于平静,诗末又以反诘为丹橘鸣不平: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们只说种植桃李,桃李有佳果可食,有浓冠 遮阴,丹橘难道没有吗?为何却“不遇”呢?诗歌至此完结,对命运不公的 申辩却溢于言外,耐人回味。

  丹橘是南方果树,屈原有《橘颂》自叙忠贞,同为南方人的张九龄也选 择这一比兴物象,在屈原赞美独立不迁之人格的喻意之外,又增之进取用 世之心,立意更为丰厚。读这首诗,仿佛看到张氏抗言直谏的勇气、忠言 被谤的不幸遭遇。张九龄曾评价盛唐名相宋璟“处屯而必行其道,居陋而 不改其度,能贞其节,可谓君子哉”(《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实际也可视 为其自身人格理想的写照。

   全诗处于意绪的不断转折中,诗人在壮志难酬的不平与安于天命的 平静之中挣扎,内心的希冀、不平与自我开解的努力,都以比兴手法道出, 语意含蓄,温厚醇雅。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赏析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 古诗《杜甫·前出塞九首(选四)》的思想感情

    《出塞》,为汉乐府横吹曲名。杜甫用此旧题来写时事,先后写了两组诗,因这组诗在前,故题曰“前出塞”。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左右。诗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被征从军

  • 方孝孺《詹鼎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意思翻译、赏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

  • 乡愁传统始于《诗经》 中国古代著名思乡诗词欣赏

    中国乡愁传统可上溯至《诗经》,通过《诗经》中两首广为人知的诗歌的对比,可准确说明“乡愁”体验发生的微妙性。一首是《小雅·采薇》,这篇演说成功地运用“乡愁”来激励士兵,且看

  • 采莲曲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采莲曲全文: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采莲曲全文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 鱼龙百变

    鱼龙百变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鱼龙百变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鱼龙百变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咏絮》的诗词典故、含义、出处

    含义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出处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 王晓君《断歌》散文鉴赏

    那是我第一次在地铁里听歌。 说起地铁,熟悉它的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发音准确、清晰悦耳的报站声音,不受红绿灯控制的便捷快速,当然,你还可以享受到与世隔绝的室内灯光效应。在那里,窗外的黑

  •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