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意思翻译】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
【全诗】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 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 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 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 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 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 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 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 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 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 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 惭愧,岂能一走了事? 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 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 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 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 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 境界。
-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注释】① "> 一字一句
一字一句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字一句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文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
-
昨天,奉贤区“言子讲坛”请来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林,围绕倡导优良家风主题,为奉贤市民送上孔氏祖训家风教育。这也是由市文明办、市妇联主办,奉贤区委、上海图书馆承办的“公民道德讲坛”
-
琮铮铿鍧是关于描写草木的词语.琮铮铿鍧琮铮铿鍧的拼音:cong zheng keng hong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出处】唐·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意思翻译】早卧在竹席上迎风纳凉,京城上空流泻如水月华。秋夜天空飞过一只鸿雁,夜晚砧声来自千户万家。【赏
-
上联:民国万税(岁); 下联:天下太贫(平)。 上联:民富国强数今朝欢笑迎国庆; 下联:山南海北赞改革歌舞颂党恩。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红 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
-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出自唐代李白的《送郄昂谪巴中》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瑶草是受寒不死的,可以移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