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出处】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意思翻译】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全诗】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全诗赏析】
这首诗题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但全诗只有尾联略点宴饮 之意,那么其他文字是否为闲笔呢?显然不是。因为它们和尾联紧密结 合,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珍惜时光,热爱生命。
诗从愁居惜春写起。林下代表隐逸生活,给人以从容萧散之想。李 白曾在诗中描写孟浩然的林下高致:“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 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但是在本诗中,诗人高卧林下,却并没 有通常的潇洒闲适,而是为春光将尽发愁,想到芳华将尽,他推开窗户,尽 情欣赏残余春光。“愁春尽”三字揭示诗人心绪,而“见物华”又补足惜春 情意。
颔联笔锋一转,叙写受邀赴宴。“忽逢”、“邀入”两词气势流转,试涵 咏之,当不难体会诗人此时喜悦之情。有此两句,诗歌遂峰回路转,别有 洞天。
颈联承上,描写梅道士山房所见。丹灶为道家炼丹炉,道家认为服食 仙丹可以长生,《史记·封禅书》载:“少君(指李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 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 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仙桃亦为道家所谓长生之 物,《汉武帝内传》记载西王母以仙桃与武帝:“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 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 有盈味。”这里诗人以“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暗寓祈求长生之意,为下 文张本。
尾联点出祈愿永生之意。流霞为仙酒名,饮之可以数月不饥,青春永 驻,诗人因此而对梅道士言:假如饮了你的美酒可以童颜永驻,那么大醉 一场又有何妨?诗歌因其形式限制,常有跳脱省略之处。这里似乎省掉 一个场景:宴席之上道士劝酒,诗人却之不恭,便说出上述一番话来。“不 惜”一词语义痛快,显示出诗人的豪爽和宴席气氛的热烈。
诗人对长生之事未必实信其有,只是借以表达对生命的珍惜罢了。 因为写到道士生活,所以多用道家典故、语汇,十分切题。
-
陶岳《五代史补》记诗僧齐己携带他所写的诗去谒见郑谷。在一首题作《早梅》的诗里,有一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说“数枝”就不是早梅了,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非常佩服和感激,不觉叩地
-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现代舞 二十世纪初作为对当时正在盛行的古典浪漫派芭蕾舞形式的抗议而产生于欧美的舞蹈形式。现代派舞蹈家们认为,芭蕾的舞步定了型,服装使身体
-
郑板桥的词精选鉴赏及其意思注释翻译念奴娇 其一 ⊙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
-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北宋诗人欧阳修的咏鸟诗《画眉鸟》,情文并茂,名垂诗史,显示了一位思想先行者的深
-
诗写出当时战乱不息、边事不宁以及战士行军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焦虑不安。"> 后汉书《蔡伦传》译文赏析
蔡伦传 【题解】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桂阳)郡人,宦官出身。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本篇简略
-
李遥杀人案之初中文言文阅读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
-
作者: 宋玉 【原文】: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
-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明德尝为林,嘉谋屡作忠。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永叹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