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出处】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译注】为趁阳和之气而顺应天时,
不是天子要出游观赏物华。
【全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应制》
[唐]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释】
①奉和:奉帝王之命写和诗。蓬莱:即唐之大明宫,在长安宫城之东北。兴 庆:宫名,在宫城之东南角。阁道:沟通楼阁间的空中通道,犹如天桥。此阁道由蓬莱 宫经兴庆宫,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春望:玄宗诗作名。应制:天子有诗作而令侍 臣作和诗,在臣下就叫应制。
②渭水:流经长安,至潼关,注入黄河。秦塞:秦地,这里 指京都长安。
③黄山:陕西兴平的黄麓山。
④銮舆:皇帝的车驾。汉班固《西都赋》:“于 是乘銮舆,备法驾,帅群臣,披飞廉,入苑门。”
⑤上苑:上林苑,汉武帝时的皇家园林,在 今长安区西北。
⑥凤阙:汉代宫阙名,上设置铜凤凰。《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 章宫……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⑦阳气:大地回春的阳和之气。
⑧宸游:皇帝出游。 苏颋《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物华:美好风景。南 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怨物华之推择,慨舟壑之递迁。”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应制体和诗。旨在描写京都繁华、天子出巡的盛况。首联描写天 子出游的背景。立足阁道,眺望西北,只见渭水滔滔,萦绕着京城蜿蜒向前;渭水滨的 黄山,依旧盘绕在汉代黄山宫的脚下。此联从自然、历史落笔,气魄恢宏,可谓大笔挥 洒,为全诗展示了一个广阔的背景。颔、颈二联回笔,描写春望之景:阁道上,皇帝的车 驾犹如行走天桥,都超出道道宫门的垂柳;回看御苑的繁花,更见春光宜人。帝城巍峨, 云雾盘旋缭绕,一对突出云雾的凤阙,好像要展翅飞起,此仰望之景也;雨雾之中,一丛 丛春树,显得生机勃发,掩映千户万家,子民犹如受着皇恩天露的滋润,兴旺发达,此俯 瞰之景也。此二联写得精彩华美,壮观阔大。尾联,言天子出游,不是赏玩自然景物, 而是因阳气畅达,顺应天道而行时令。尾联点出主旨,颂扬圣明,这是诗人不可避免的。 此诗写景真切,无虚饰之情,乃“华藻秀雅”之作也。
-
“时霎”两句,言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词人说:“当初我与苏妾就是在清明时节始识,转瞬间又到了一个新的清明节,而我却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鲜花回到苏州的西园旧居去与伊人相聚了。因为那里已是人去楼空,如果归
-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抒写自己飘泊宦游,功业未就的悲叹。“挂冠”,本指指辞官,但这里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此据上下诗意可知。后二句笔锋一转,感叹
-
苏辙比苏轼小四岁。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苏轼曾有诗说:“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谊,到老不衰。当苏辙听到苏轼被捕的凶讯时,无异是晴天霹雳。"> 文言文太史慈的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太史慈的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守与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
-
作者: 扬雄 【原文】:或称羲农,岂或帝王之弥文哉?论者云否。各以并时而得宜,奚必同条而共贯?则泰山之封,乌得七十而有二仪
-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出处】唐·李颀《古意》。【意思翻译】大丈夫从军去远征,年幼时就是幽燕人。常在马蹄下赌输赢,由来看轻这七尺身。杀敌时敌人莫敢前,须发如猬毛四边伸
-
·梦见阳伞——梦见阳伞是吉兆。已婚男子梦见阳伞,家庭环境幽静,生活幸福。已婚女子梦见阳伞,使她感到诸事顺心、毫无牵挂。未婚男女梦见阳伞,会找到意中人。·梦见在骄阳下打阳伞——意味着捷报频传。·梦见
-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全文: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纷纷江上雪
-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
-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翻译】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横暴风波的摧折,象芬芳的桂叶,却无月露的滋润让它飘香。【全诗】《无题二首》其二.[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