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注】沉重而单调 的声声戍边更鼓,天边孤雁凄楚而悲凉的鸣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 边塞秋夜显得更加冷落寂寥。战事频繁,道路堵塞,阻断人行。白露节 的夜晚,遥望空中明月,不禁思念舍弟。古诗中见月思人是常见的题 材,而诗人独辟新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于景中,本是普天同月,却 偏要说家乡月明,足见乡情的深沉
【全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 后人奉为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____诗。
2. 从诗中____和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 史之乱时期。
3. 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诗圣 律
第2题。考查对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把握。本题承第1题“诗史”。
答案:从以下五句中写出两句:
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 兵
第3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答案: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
-
梁启超 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简介 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政治家、思想家。 人物小记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
-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晚春 作者: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
-
原文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注释1、长
-
礼器 【题解】 “礼器”就是礼可以使人成器的意思。方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运而无名,器运而有迹。《礼运》言道之运,《礼器》言器之用。”意谓本篇与《礼运》篇互为表里。礼作为器在使
-
作者: 杨光治 唐大同送走过多少代需要摆渡过河的人生。从这里,通向彼岸,通向幸
-
高中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
-
血泪情词救故友——读顾贞观词 顾贞观是清朝康熙年间闻名江南和京城的大词人。三十五岁中举人后被任命为一个很不起眼的内阁中书的官职,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
-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出自明代《山中四咏》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我爱山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