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原文及译文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19:36阅读:933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原文】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译文】

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先生喜好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我难道喜好辩论么?我是不得已啊!天下有人类已经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混乱。在尧的时候,水大到向西流,泛滥于中原地区,到处被龙蛇盘踞,百姓无处安身;住在低地的人在树上搭巢,住在高处的人在山上营造洞穴。《尚书》上说:‘洚水警诫了我们。’所谓洚水,就是洪水。尧派禹治水。禹挖通河道将洪水导入大海,又把龙蛇驱逐到草泽地,水沿着地上的沟道流动,这就是长江、淮水、黄河和汉水。水患既已解除,鸟兽不再危害人们,然后百姓们才得以回到平地上来安居。

“尧舜去世以后,圣人治国爱民之道逐渐衰微,暴虐的君主接连出现,毁坏了房屋来做池沼,使百姓无处安居;废弃了农田来做园林,使百姓不能谋生。淫邪的学说和暴虐的行为随之兴起,园林、池沼、草泽增多并招来了飞禽走兽。到了殷纣之时,天下又发生大乱。周公辅佐武王诛杀殷纣,讨伐奄国,与这些暴君打了三年,把飞廉追逐到海边处死,消灭殷商的属国五十个,将虎、豹、犀牛、大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百姓非常喜欢。《尚书》上说:‘伟大光明啊,文王的谋略!继承发扬光大啊,武王的功绩!帮助开导我们后代,都走正路不无缺陷。’

“现社会混乱正道衰微,淫邪的学说和暴虐的行为随之兴起,臣子杀君主的事有了,儿子杀父亲的事也有了。孔子为之忧虑,便著述了《春秋》。《春秋》所记载的是天子的事,所以孔子说:‘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也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也只有《春秋》了。’

“圣王不出现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在野人士横暴放纵地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一派便属于墨翟一派。杨氏主张为自己,是不要君王;墨氏主张兼爱,是不要父母。不要父母不要君王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马棚里有健壮的马匹,老百姓却面带饥色,田野上有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着兽类去吃人。’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就是要用邪说欺骗百姓、阻止仁义的施行。仁义被阻止,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也将互相残食。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要规范先圣的道路,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夸张的言论,使邪说歪理不能再流行。邪说兴起在人们心中,会危害人们做的事情,事情受了危害,也就会危害政务。即使圣人再出现,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

“从前大禹抑制洪水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族狄族,赶走猛兽使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秋》使乱臣贼子害怕。《诗经》上说:‘戎族狄族的人服从了,荆地楚地被惩罚了,没有人敢抗拒我。’不要父亲不要君主,是周公所要征服的。我也想要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夸张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我怎么是喜好辩论呢?我是不得不如此。凡是能够著书立说敢于抵制杨、墨学说的人,便不愧是圣人的学生。”

【注释】

1.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2.菹:(zu租)《穆天子传》:“纽菹之兽。”注:“吴人呼田猎茸草地曰菹。”这里用为水草丛生的沼泽地之意。

3.飞廉:殷末时人,一作“蜚廉”。

4.横:(heng恨)假借为“犷”。《荀子·修身》:“横行天下。”扬雄《长杨赋》:“东夷横畔。”《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这里用为横暴,放纵之意。

5.杨朱:魏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

6.墨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其生卒年月,历史上无确切记载。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7.闲:《易·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为艰。”《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太玄·闲》:“闲其藏,固珍宝。”范望注:“防闲不与流俗。”《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广雅·释诂一》:“闲,法也。”又:“闲,正也。”《广雅·释诂二》:“闲,遮也。”王念孙疏证:“《士丧礼》下篇:‘抏木横三缩二。’郑玄注:‘抏,御也。所以御止士者。’皆遮之意。”《广韵·山韵》:“闲,防也,御也。”这里用为规范、限制、防御之意。

8.戎:(rong荣)《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辞海·西部》:“西戎,中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禹贡》指织皮、昆仑、析支、渠搜。原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后逐渐东迁。”《中国古代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高祉主编):“文王被放回后,……先后征服了西北的西戎等国……。”这里实指为戎族。

9.狄:《论语·子路》:“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国语·晋语》:“戎狄怀之。”《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10.膺:《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这里用为服从接受之意。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邓牧《雪窦山游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邓牧:雪窦山游志 邓牧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口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

  • 疮痍满目造句八则

    【疮痍满目解释】比喻眼睛看到的都是被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疮痍:创伤。也作“满目疮痍”。 【疮痍满目辨析】参见“百孔千疮”。 【疮痍满目造句】 ①经历大地震后,这座欧洲名城变成一片断壁

  •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出自唐代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 骨有三分傲,情有一点痴

    晋代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

  • 曾子《立节》文言文原文

    曾子《立节》文言文原文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

  • 《思君恩》令狐楚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思君恩[唐] 令狐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作品注释⑴小苑:皇宫的林苑。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

  •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秋夕窦巩 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作者简介 窦巩,唐代诗人(约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间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生

  • 聊斋志异《绛妃》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癸亥岁(1),余馆于毕刺史公之绰然堂(2)。公家花木最盛,暇辄从公杖履(3),得恣游赏。一日,眺览既归,倦极思寝,解屦登床。梦二女郎被服艳丽,近请曰:“有所奉托,敢屈移玉(4)。”余愕然起,问:“

  •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标点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标点题解题技巧   断句大致还可以借用以下方法:  ①首先要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词句的知识(词法、句法等)来断句。例如名词经常做主语或者宾语,遇到了

  • 柳宗元(唐)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和哲学家。柳宗元与韩愈齐名,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并称韩柳。贞元九年(7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