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其一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昌龄
《塞上曲·其一》由唐代王昌龄所创作。以下是塞上曲·其一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上曲·其一全诗拼音版
chán míng kōng sāng lín , bā yuè xiāo guān dào 。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chū sài rù sài hán , chù chù huáng lú cǎo 。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cóng lái yōu bìng kè , jiē gòng chén shā lǎo 。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mò xué yóu xiá ér , jīn kuā zǐ liú hǎo 。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全诗意思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全诗注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作“向”。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全诗赏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本文“塞上曲·其一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昌龄”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
题 屏刘季孙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鲁迅 【原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
-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
-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进入中学,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呢?下面和小编看看吧!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记录
-
《宋仁宗忍饿》选自宋· 魏泰《东轩笔录》。【文言文】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
-
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字承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登进
-
【生卒】:1889—1960【介绍】: 法国诗人、随笔作家。他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1910年定居于巴黎。青年时期,曾与阿波利奈尔*和立体派*艺术家有过密切联系。1915年,勒韦尔迪发表《散文诗》。1
-
元代杂剧。是我国古代公案戏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在《元曲选》中未题撰人姓名。曹楝亭本《录鬼簿》有陆仲良的《开仓粜米》,或疑即是此剧。此剧取材于宋代包拯的传说故事。写陈州地方连年大旱,朝廷派刘衙内的儿子
-
元次山大唐中兴颂 有序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
-
正月尾上,旱田里的油菜正蓬蓬勃勃地向上生长。水田则寂寞着,等着开春时犁过来种早稻。田埂边上的小草开始返青。我们小孩子坐在位于田野中间的学堂里读书,读着: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学堂是一栋两层楼的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