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逃暑文言文道理
【文言文】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席[9]于[10]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翻译】
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迁移,移动。
4.衽(rèn):卧席。
5.以:(用)来。
6.及:等到。
7.至:到了。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在。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15.去:离开。
【道理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
南朝时边塞诗写作渐盛。其诗中虽出现北方边境地名,描写绝域荒凉之状,但其实多数作者并无从军塞外的生活体验。">
-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文言文的全文及其翻译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
-
看起来是伤春,其实伤的是故国;看起来是男女相思,其实思的还是故国,这就是这首艳词的深层意蕴。"> 朱熹《兰涧》全诗赏析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
-
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650—676)字子安,是唐代初期著名的青年文学家,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但凡当过兵的人,都难以忘却当年入伍时那些动人心魄的记忆。而我对于那段过往,更是刻骨铭心,因为,它有着道不尽的跌跌宕宕、曲曲折折。1972年初冬,寒意肃杀。我们一伙民工正在离家几十里的治河工地上顶风冒雪
-
二十四 释盗遗布二十四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
-
作品:《说苑》 简介《说苑》,又名《新苑》,刘向著,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
-
446 颛孙(zhuānsūn)446 颛孙(zhuān sūn) 【寻根溯源】 颛孙复姓源自妫姓。春秋时,陈国有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其后代子孙以他的业绩为荣耀,于是以祖名颛孙为姓,称颛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