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20)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6),岂唯二三臣(17)?”
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翻译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遽(jù):立即,马上。
⑾防:堵塞。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
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19)是:这(是)
(20)毁:废除
(21)克:能,能够
启示
对群众的意见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应择善而从。为官者要多给人民以议政参政的渠道,以便从舆论褒贬中察得失,纳群言,明决策,从而给民众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永远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随时虚心听取群众呼声。
《子产不毁乡校》的子产是怎样的人?
子产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是个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的人。
-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
-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原文选段】: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行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
-
席慕蓉诗两首(一)茉莉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训练提示1.这是一首爱情小诗,短短几句,便将一种深深的浓浓的挥之不去
-
刘希夷《公子行》这首诗是抒写公子与艺妓恋情的春歌。首句巧妙地将春水与少年,揉合于倒影里。接着表达了快乐短暂的人生,如镜花水月之虚幻。紧接写水中,和倒映水中的云霞,有关东都之春的描绘,最后落在宫门内
-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
-
爬楼梯是一个过程,你爬楼梯是为了到另一个楼层或空间去。除非停电或者为了健康的理由,当有电梯可以坐的时候,大部份的人不会选择这么气喘吁吁的法子。相较于搭乘电梯的毫不费力,楼梯间每一阶的上下都得靠自己走出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
河流在大地上流淌,给我们以物质馈赠,也带给我们精神的慰藉。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流经和田绿洲,自古就因盛产和田白玉而闻名。潺潺流动的玉龙喀什河水,润泽了两岸土地,带给和田人民丰收与希望。
-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
-
【原题】:金峨本老领优婆塞众求写选僧堂三大字示以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