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寄答京友文言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8 20:44:41阅读:108

【文言文】

“才难,不其然乎?”[1]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2],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已有者,不啻若自其已出者[3]。呜呼!无望之矣!

举春秋之天下[4],无有一人能借圣人之才有[5],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6]。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7];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孔子惜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8]。入齐而知晏平仲[9]。居郑而知郑子产[10],闻吴有季子,直行观其葬[11],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叹才难,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才者之难也[12]。以为生才甚难,甚不可不爱惜也。

夫才有巨细,有巨才矣,而不得一第[13],则无凭[14],虽惜才能,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乎以荐之矣[15],而年已过时[16],则虽才如张襄阳[17],亦安知所者不以过时而遂弃[18],其受荐者又安知其不以既老而自懈乎[19]!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20],其瑕疵处必多[21],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22]。当此数者,则虽大才又安所施乎[23]?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24],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翻译】

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现在的人都知道人才难得,都能说人才难得,然而终究不是真正知道人才难得。人才到了面前却不知道爱惜,侥幸(有人)知道爱惜人才,却看不到(他们)就像自己拥有(的才能一样),看不到(他们)像孔北海举荐祢衡、光着脚救杨彪那样不只是好像从口中说出(赞扬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非真的爱惜人才呀;即使真的惜才,也是因为惜才的名声好,因为名声好所以才珍惜的呀。那么又怎么能希望他如孔北海这样(对待人才)就像自己拥有(的才能一样)、不只是好像从口中说出(赞扬的话)呢?啊,我对之不抱希望了。

从古到今世上没有一人能珍惜圣人的才能,所以圣人只能空发此感慨,深深地称羡唐尧虞舜盛世(对人才的重视)。这样那么,人才固然就难得了,但还是经常出现;惜才者却很长年代没有见到那样的人了。孔子惜才,又了解人的才能,但不在其位。到齐国了解晏平仲,在郑国了解公孙子产,听说吴国有季子,径直前往他的坟墓,孔子如此惜才,假使他实现志向了,肯让他们埋没而不为人知吗?这样那么,孔子慨叹人才难得,不只是慨叹人才难得,只是慨叹珍惜人才的人难得呀。

才能有大小,杰出的才能方可称人才。有杰出的才能,而又肯任职理事的人更加难得。既有杰出的才能,又能不避祸患灾害,身担职务,勇敢地做事,却不能考中一次,那么没有凭借,虽然惜才,又能怎么样呢?侥幸及第,有了凭借,可以凭借职务推荐他了,但年岁已过时,那么即使才能如张襄阳,又怎么知道听者不因为他已经过时而就放弃呢?那些受推荐的人又怎么知道不因为已经老了而自我懈怠呢?

大凡有杰出才能的人,他可能因为小聪明一定很少,小缺点一定很多,不是真有眼力的人和他说了一定不相信。面对这几点,那么即使有杰出的才能,又哪里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呢?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的品德名望超过众人,才能学识超越当世,被当权的人倚重、信任,就不会轻易让人信任并重用他。但不曲意求全竭尽忠心,真的如自己拥有才能,真的不只是像嘴里所说,纵使别人相信我,也未必能信我所信的人,遗憾不能和他同时,早上知晓晚上被任用。哎,可叹呀!

【注释】

[1]“才难”句: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2]不知才之难:不知人才培养之难。

[3]不啻(chì翅)不止。这两句的大意是竟不见对待人才之有才像自己之有才一样,对待人才像自己培养的一样。

[4]春秋:我国历史的一个时代(前722—前481),因孔子所修史书《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

[5]圣人:旧时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物,这里指孔子。

[6]唐、虞之隆:唐尧、虞舜对人才的重视。

[7]时时有之:经常出现。

[8]不当其位:不临其位,指没作官,无权力。

[9]晏平仲:名婴。春秋时齐国的贤大夫。《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0]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郑国的贤相。《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1]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寿梦欲立这,辞不受,封于延陵,因号延陵季子。葬:坟墓。

[12]“非直叹”二句,不仅感叹人才之难得,更感叹惜才者之难得。

[13]第:科第,科举时代谓中试为得第。

[14]凭:凭据。

[15]荐:荐举,推荐。

[16]年:年岁。

[17]张襄阳:事迹不详。

[18]弃:弃置不顾。

[19]受荐者:被举荐的人。自懈:自己松懈,不求上进。

[20]寡:少。

[21]瑕:玉上的斑点。疵:缺点、毛病。瑕疵,小的缺点。

[22]真具眼者:真是有眼力的人。

[23]安所施乎:到哪里施展呢!

[24]当事者,指执政掌声权的人。

【赏析】

这封信谈的是人才的问题。

对待人才,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不以是否中举登第为凭据,而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会有缺点毛病,不能以小疵掩大德,更不能以有微瑕为借口,弃置大才而不用。

如何对待人才,古住今来,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司马迁说:“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强调人君辨别人才真伪之重要。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强调识别人才者之重要。李贽进一步提出爱惜人才之重要。这些论述尽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才,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原姓林,名载贽;中举后改姓李,避穆宗讳而改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当时的假道学、程朱理学和封建传统教条,被统治者迫害死于狱中。在文学上,反对复古主义者的剽窃摹拟,倡导“童心说”,主张文学必须发抒已见,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在当时影响很大。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祖莹偷读文言文和翻译

    祖莹偷读文言文和翻译   《祖莹偷读》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这则短文记叙了祖莹自幼夜以继日勤奋苦读的事迹,说明了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

  •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石兽》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曹丕《与吴质书》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与吴质书》曹丕 质字季重,以才学通博,为五官将及诸侯所礼爱;质亦善处其兄弟之间,若前世楼君卿之游五侯矣。及河北平定五官将为世子,质与刘桢等并在坐席。桢坐谴之际,质出为朝歌长,后迁元城令。其

  • 文言文出师表练习题

    文言文出师表练习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精选之处世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名言精选之:处世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 《容斋随笔·光武弃冯衍》译文与赏析

    光武弃冯衍光武弃冯衍 【原文】 汉室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不受召,于是始贰焉。更始方困于赤眉[1],而光武杀其将谢躬、苗曾,

  • 淮北蜂与江南蟹文言文翻译

    淮北蜂与江南蟹文言文翻译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以下是淮北蜂与江南蟹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堪敌虎。然取蜂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好雨知时节的下句是“当春乃发生”。诗句出自唐代时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年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乐毅报燕王书

    乐毅报燕王书 出处:《战国策》作者:刘向 【原文】 臣不佞(1),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2),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

  • 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吧!  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善呼者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