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 解】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十月,当时苏轼40岁,刚由杭州通判迁任密州太守。这年冬天,他因天旱到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僚梅户曹一起在铁沟打猎,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此词作为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直造古人不到处”的典范之作。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词通过对郊外打猎热烈场面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渴望能得到重用、重新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词的上片以叙述为主,着力描述了太守即作者出猎的盛况。“老夫聊发少年狂”总领全词,一个“狂”字,统摄全词精神。接下来三句刻画了作者出猎的形象和声势浩大的场面,显示出本词的豪放气韵。最后写为了报答人们“倾城”相随,他决心像孙权那样,亲手射杀猛虎。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把自己的“狂”态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写出了他与老百姓的良好关系。词的下片,则以议论为主,集中抒发了作者希望报国守边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三句,紧承上片的“狂”态,引起了词人的内心表白,突出豪迈乐观的精神。接着再引用“冯唐直谏”的典故表明希望得到重用的急切心态,最后三句则抒发了渴望报国的强烈愿望。
全词一扫柳永柔媚词风,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在人物描写上,作者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渲染,把词中的主人公挽弓劲射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生动地刻画出来。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的场面写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
全词用语刚劲有力,简洁质朴,用典自然,意境浑厚,抒情议论畅快淋漓。
-
“司礼太监”主要做什么工作明朝宦官机构司礼监里的太监即为司礼太监。司礼监于明洪武年间成立,成立之初掌管宫廷礼仪。明朝没有宰相,奏章由内阁大臣阅读后批注意见,称为“票拟”,然后由皇帝审核并用朱笔做出批示
-
魏风魏风 魏,是西周初分封的姬姓小国,故址在今山西芮城一带。为区别战国魏,一般称古魏国。鲁愍公元年(前661)为晋献公所灭,以其地 "> 《作堂六桂之东命之曰桂生取汉人招隐篇桂树业》鉴赏
【原题】:作堂六桂之东命之曰桂生取汉人招隐篇桂树业生之语也诗以记之
-
【原题】:王华侨卿所居甚隘而看山亭依浮图之址卓然孤起诚伟观也
-
赵威后问齐使 作者:刘向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
-
清明是节令名。清明这个节气的第一天是清明节。但是,在商代和西周早期,很可能只分春、秋两季;到成书于战国的《左传》中,才有了“二分二至”的说法,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编于战国末的《吕氏
-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翻译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
-
在词体入乐的时代,词调是用于演唱歌词的乐曲,是词体存在的音乐形态。对于词调所代表的音乐样式,必须要有清楚而辩证的认识。一方面,它并非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音色音域和歌唱才能、以自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文以载道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文艺是为封建伦理政治服务的。隋王通《中说》: “子曰:学者博
-
文丞相即文天祥,他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就义于燕京。这首追挽之作颂扬文天祥的忠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现实悲痛。诗的前六句皆追怀文天祥事迹并寄感慨。《淮南子》中有一个鲁阳挥戈退日的故事,乃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