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匈奴歌
无名氏
【原文】
失我焉支山[1],令我妇女无颜色[2]。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3]。
【注释】
[1]焉支山:在今甘肃西部。
[2]无颜色:指因生活贫困而面色不好。
[3]蕃息:繁衍生息。
【作者介绍】
匈奴民歌,作者不详。
【赏析】
此歌本为匈奴人所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此歌。《乐府诗集》引《十道志》说:“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又引《汉书》:“元狩二年(公元前123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汉书·武帝纪》:“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所谓属国,就是“存其国号,而属汉朝”(颜师古注)。这首《匈奴歌》就是匈奴土著对汉族封建统治者侵占他们土地的暴行的反抗之歌。
“焉支”,山名,在甘肃省山丹县东南。“焉支”又和“燕支”通用。燕支是西域所产的一种草,可作染红的颜料,用它润面,叫燕支(胭脂)粉。歌辞即用“焉支”双关“燕支”,以妇女不搽胭脂,面容将失去红润的色泽来暗示匈奴人民失去美丽的河山后的痛苦心情。
“祁连”,山名,此指北祁连,即今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六畜”,牛、马、羊、猪、狗、鸡。此泛指牲畜。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珍贵的就是能蕃息牲畜的水草地。燕支、祁连都有水草丰美的山麓,一旦失去,六畜不繁,其困苦可想而知。
这首歌谣用粗线条勾勒出匈奴人民失去领地的困苦生活。两个“失我”突兀而出,重叠连用,正见其逐层加强的愤怒心情。
-
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在线翻译 读书要三到是宋代朱熹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在线翻译吧! 读书要三到文言文在线翻译 读书要三到原文: 凡读书..
-
文言文练习:《资治通鉴》卷第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
-
《百家姓.孟》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孟」源出 ; 以次为氏.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 伯(孟), 仲, 叔, 季. 伯为嫡长子, 孟为庶长子.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上联:银蛇盘玉兔 下联:喜鹊闹红梅 上联:爆竹欣祝福 下联:银蛇喜迎春 上联:喜迎新世纪 下联:欢庆银蛇年 上联:捷报书宏志 下联:春风乐银蛇 上联:春归蛇起舞 下联:福到鸟争鸣 上联:花柳春风绿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 "> 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则说盗亦有道!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从春秋起,便为此争论不休,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则说盗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鱼在水中,不
-
人文始祖伏羲氏伏羲,又名宓羲、上古人物,甘肃天水人。伏羲与轩辕、神农并称为三皇。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伏羲制九针”则是针灸的起源。《太平
-
《先秦散文·老子·大成若缺章(原第四十五章)》原文鉴赏 大成若缺①,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
-
《百家姓·霍》文言文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霍」源出 ; 出自姬姓,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文王第六子叔处,受封于霍国(在
-
作者: 张俊山 穆木天礼拜的钟声响了。牧师上了讲台,拿起一本大书,对众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