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
【原文】
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1]:“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辞曰:“成闻之:‘民生于三[2];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废人之道,君何以训矣?且君知成之从也,未知其待于曲沃也[3]。从君而贰,君焉用之?”遂斗而死。
【注释】
[1]栾共子:又叫共叔成,晋哀侯的大夫。
[2]民生于三:此处“三”系指君、师、父。
[3]曲沃:晋武公的封地,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境内。
【译文】
晋武公讨伐翼城,杀死晋哀侯,劝阻晋哀侯的大夫栾共子说:“假如你不为哀侯效忠而死,我将带你去进见天子,让他任命你为上卿,掌管晋国的政务。”栾共子拒绝说:“我听说过:‘人在世间生活靠的是国君、父亲和师长,要始终如一地事奉他们。’父亲给了我生命,师长给了我教诲,国君给我食禄。没有父亲就不会来到世间,没有国君的食禄就不会长大,没有师长的教诲就不会知道家族的历史,所以必须一心一意事奉他们。只要是他们的事,就算赴死也要尽力去办。以效死报答他们的养育,尽力报答他们的惠赐,这是做人的道理。我岂敢为了一己私利而废弃做人的道理,那样的话你又怎么教我尽忠呢?况且你只知道劝我不为哀候效忠而死,却不知道我如苟且到曲沃事奉你,就是怀有二心。跟随国君的人却怀有二心,国君还要他干什么?”于是战斗而死。
-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
-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
上片,咏秋夜南归飞雁,暗示苏轼自己得其所归的愉悦心情。开头两句写秋景,隐喻自己远征而清高回归。“露寒”、“烟冷”、“蒹葭老”、“征鸿”,为典型的深秋景物,极为苍劲。远在“天外”的“征鸿”唱着“寥唳
-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朱公居陶,生少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
-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文言文词为用法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
-
王充著无神论《论衡》《论衡》是我国东汉时期哲学家王充所作,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
-
上阕先以马周、苏秦、冯谖三个人物失意落寞的遭际自比,然后直摅胸臆,抒发不平:“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此二句看似寻常语,但却道破了南宋政治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
-
登炮台望平而河 平而河水清,中越一江情。 涉足同寒暖,泛舟恣纵横。 有风波也静,无雨浪难兴。 互市通边贸, "> 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班春亭》全诗赏析
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野僧不用相迎送,乘兴闲来兴尽归。
-
《常梦锡》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