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愚公移山》赏析
愚公移山
【概说】
愚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章。作者相传为战国时的列御寇。“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毛泽东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用来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故事锦囊】
据说古时候在北山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快九十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出去的道路,我们把它们搬到别的地方,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的力量全部加起来,还不能搬动一座小山,更何况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了,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讨论决定,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东方的海边和遥远的北方。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搬山。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搬山。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虽然每天的进度有限,但他们坚持了下来。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知道了这件事后,笑着对愚公说:“老头子,你这样做太不明智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我看你的见识也高不到哪里去。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却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的山神见愚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就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知识库】
蚩尤
蚩尤(chī yóu)是上古时期九黎族部落酋长,传说他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勇猛无比。
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这次战役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最终,在天神的帮助下,黄帝才打败了他。后来黄帝尊奉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黄帝还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其他诸侯看见蚩尤的像纷纷不战而降。
-
越人穽鼠文言文翻译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中考文言文翻译试卷绝大多数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越人穽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出处 宋濂《燕书
-
穷人梦见上天界,会成为有钱人。
-
《登泰山记》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 二、多义词 1、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
-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
-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有很多,以下小编分享的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一起来学习吧!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
-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不倦
-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表达技巧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
-
本文为顾炎武与友人的书信之一,为辞谢对方的文字之求而作的复信。这类文字之求,主要是指有关个人的墓志、碑状之类,其中大多与研究学问,国计民生毫无关系。
-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
-
有些人做梦会梦到自己牙掉了,梦真是个奇幻的东西,如果你能够进入别人的梦里,将是一番多么有趣刺激的旅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