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韵味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韵味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论诗主张。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有诗论专著《二十四诗品》。论诗吸取皎然关于诗“境”的有关论述加以发挥,提出诗歌创作要有“景”有“象”,不仅如此,更可贵者在于景、象之中含有深蕴,即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此创作问题相关,司空图还进一步提出了艺术表现的“韵味”问题。论诗标举“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他力倡“韵味”说,是从美学的高度来阐述诗歌创作理论的,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揭示出了艺术创作的奥妙。
谈到“韵”时,他说: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所谓“韵”即诗歌从语言、韵律到节奏等的艺术形式,而“韵外之致”则是要求诗歌创作要超出包括语言、韵律和节奏等的艺术形式本身而有更为生动和深远的意蕴,有神韵、有韵味、有灵气、生动传神,即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以有限表现无限,以笔墨来传神。谈到“味”,司空图极为强调,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发挥了有刘勰、钟嵘以来所提出的诗味、滋味说,认为诗“味”不仅应求之于诗句之内,更应求诸于诗句之外,通过精美的诗歌语言,求得意境的含蓄,获得一种只可神会不可指实的艺术效果。
总之,司空图以“思与境偕”,情景交融为基础,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要求诗歌创作应该不拘泥于以追求文字、形式美为主要目的,而应当生动传神,追求深远的意蕴;同时要求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表现不应太实,拘于形似,而应当起以象外,腾跃出一种艺术形象的灵气,在审美的直观中,体现到深远的耐人寻味的东西。无疑,司空图是从诗歌艺术形象的特点着眼,对艺术创作的美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较之前人更显得深入、系统。当然,司空图的理论有其历史的烙印。他继承了前人的艺术经验和理论概括,总结了盛唐诗歌醇味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唐代兴象派的诗歌理论观点。但, 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使他的“韵味”说蒙上消极的色彩。孤立强调韵味,不免流于抽象玄虚;标举清闲淡远,有超诣和逃避社会现实的倾向。所以,司空图的“韵味”说对后代的影响也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他重视诗歌艺术形象和艺术创作规律的理论观点,直接影响了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构成了这一派诗论的特殊风貌,有其积极的意义。而他理论的消极面也影响了后代这派诗论的发展。
-
文言文阅读题目:郑当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
-
作者: 孙冰红 强风牵引着大海 用一个又一个的梦 ">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意思: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
-
岩岩是关于描写山的词语.岩岩岩岩的拼音:yan yan 岩石积垒的样子。晋·张载《
-
滋育型经典与《静静的顿河》◎李建军一我是第二次到宁夏固原来跟大家见面谈文学。固原其实离我的老家并不远。我是陕北人,所以说我们的距离非常近,文化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应该有很大的相似性。固原这个地方跟我们
-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 "> 王昌龄诗家天子 李太白上清沦谪
王昌龄诗家天子 李太白上清沦谪李白不是人,是仙。他出生在域外,一生好入名山游,寻仙问道,自号太白谪仙;他夜夜对月吟,最后扑向水中月——或许他以为那是接他回九天的UFO呢。他“白也诗无敌”,但崔颢的《黄
-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
-
在“求知”的情怀中读懂诗词。若无求知意,难得大学问。读诗是雅事乐事,也是辛苦事。品诗不仅辛苦,还考量着个人的学识、毅力,因为诗词中方寸满是学问、点墨皆要斟酌。"> 脯组词|脯的组词
【果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 【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 【鹿脯】鹿肉干 【酒脯】酒和干肉。后亦泛指酒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