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办。”其此之谓乎?
注释:
1.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2.至:达到极点。
3.困:不通,理解不了。
4.自反:反省自己。
5.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6.《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7.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8.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句首语气词,表示推测。
句解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肴:荤菜。弗,不。旨:美味。道,道理、学说。
【简析】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学习明事理,实践出真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困:困惑,疑难。
【简析】经过学习方能发现自己只是的欠缺,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也有疑难不解的地方。知道知识欠缺,回过头来更加努力学习;有了疑虑,才能够深入钻研,自我提高。所以说,教与学是同步增长的。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练习及答案
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
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 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虽有嘉肴 (2)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虽有至道
(7)教学相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
(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 (12)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4.(1) 即使 (2)不 (3) 甘美 (4)好,妙 (5) 自我勉励 (6) 达到极点 (7)增长 (8) 因此(9)不通,理解不了 (10) 反省自己 (11) 勉励 (12)教 (13) 大概
5.掌握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1)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3)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5. (1)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3)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好处。(2)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7.简要回答:
(1)该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虽有嘉肴》一文集中论述了 的关系,说明了 的道理。
(3)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一观点的?(论证思路)
(4)开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
(1) 教学相长
(2)教与学 教学相长
(3)同意。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5)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二: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参考答案
1.①味美②zhǎng 促进,提高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②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
3.教 学 教学相长
4. 嘉肴,至道,教学相长
-
马陵之战中,魏国遭受惨败,其后又被秦国屡屡击败,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大片领土。魏惠王在晚年曾广招贤者,图谋振兴,并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任用公孙衍为相国,实行合纵抗秦的策略。周慎靓王二年(前
-
梦见捉麻雀,得此梦,事业多有不顺之意,乃是年长之人从中作梗,财运难以提升之迹象,与他人间有纠缠之事,则相处甚为不安,郁结于心,发之于梦。如做此梦,主近期有得财之迹象,与他人间交涉,应看清他人之目的,不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鸲遣悲怀三首其二》 【全诗】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
富池口 作者:王周 扁舟闲引望,望极更盘桓。 山密碍江曲,雨多饶地寒。 短莎烟苒苒,惊浪雪漫漫。 难写愁何限,乡关在一端。 作者简介: 王周,明州奉化(今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趣味有关蔬菜的歇后语 【收了白菜种韭菜】—— 清(青)白传家
【南天门上种南瓜】——难(南)上加难(南) 【南天门种南瓜】——难上难(南上南) 【南瓜长在瓦盆里】——没出息 【茄子炒南瓜】——分不清青红皂白 【秋后的南瓜】md
-
元鸲鄂州寓馆严涧宅》 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 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翻译:
-
【耿耿于怀解释】形容对一件事总是不能忘掉,一直放在心里,不平静的样子。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忘不了。怀:心怀,心里。 【耿耿于怀造句】 ①我不过是对他作了善意的批评,但他就此耿耿于怀,认为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年代:宋作者:吴文英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
甘泽谣 袁郊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李宗为标点本。巴斯光年校。 甘泽谣目录: 魏先生 素娥 陶岘 懒残 【附录】《大宋高僧传》卷一九〈唐南岳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