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明末清初的哲学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3:23:20阅读:299

这一时期为我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腐朽没落时期。明嘉靖之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纺织、冶炼、制瓷都非常发达,新兴市民阶层产生了初步的民主要求。这种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种种限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明末封建统治集团已经极端腐败,统治者穷奢极欲,贪污行贿,搜刮民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这种“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明末规模最大一次反对封建的阶级斗争。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但由于农民起义军政治上缺乏经验,再加上吴三桂勾结清兵,农民胜利的果实,被清朝统治者夺取。清王朝建立之后,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在思想上继续以程朱理学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宣扬纲常名教,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专制统治极为不满,要求对社会实行改革,批判宋明理学,反对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这就成为明末清初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任务。

明末清初哲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唯物主义在对先秦以来的唯心主义,特别是对唯心主义理学斗争过程中,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到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哲学斗争,继续围绕着理气、道器、心物、知行、理欲、义利等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颜元、戴震和宋以来的程朱唯心主义理学进行斗争。王夫之在对佛老唯心主义和宋明理学唯心主义批判过程中,建立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体系。他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说“太虚即气,絪缊之本体”(《张子正蒙注》卷一)“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同上)。“气”是不断变化的,“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散而归于太虚,复其絪缊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絪缊之常性,非幻成也。”(同上)强调“气”有形态的变化,而其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还提出“气者,理之所依也”(《思问录·内篇》)。认为“理”依赖于“气”,无“气”也就无“理”,“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理”在“气”中,“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同上)。肯定“气”是根本的,离“气”则无“理”,“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驳斥了程朱的“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观点。在“道”与“器”的关系上,认为“器”是根本的,“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周易外传》卷五)指出世界上只有“器”是唯一的存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同上,卷二)“无其器则无其道”。还提出“分一为二”和“合二以一”的辩证法思想。说“一气之中,二端既肇,摩之荡之,而变化无穷。”(《张子正蒙源》卷一)指出“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矣。”(《周易外传》卷五)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并把这一规律概括为“分一为二”,即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思问录·内篇》)“非有一,则无两也。”(《张子正蒙源》卷一)没有统一体,则不能构成矛盾。这种辩证法思想,是超过前人之创见。还论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思问录·外篇》)“静也,动之静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思问录·内篇》)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不是绝对的静止,也在运动。运动则是太虚所固有的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在肯定事物是永恒运动的同时,又提出“天地之化日新”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日新之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思问录·外篇》)在认识论上提出“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思想,肯定“能”是“所”的反映,“能”必须符合“所”,就是说,人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还批驳了朱熹的“知先行后”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还强调“理势合一”的历史观,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势之所趋”,“理”之必然。之后,唯物主义思想家颜元,继续批判了唯心主义理学,提出了他的重视经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事物,指出“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四书正误》)还认为人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反对“读书静坐”,提出求知在于实行,认为“读书无他道,只要在行字著力”(《言行录·第二》)。戴震在“天理”和“人欲”的问题上,提出人的情欲是自然的。说“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孟子字义疏证》)肯定情欲是人的本性,离开了情欲就不成人。认为“理”不是脱离情欲的,“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今以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同上)指出情欲的满足就是“理”,“理存乎欲”中,反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揭露程朱所宣扬的“理”是统治者用以杀人的工具。

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到的最高阶段,为我国哲学史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遗产。特别是通过王夫之、颜元、戴震对唯心主义的批判,从根本上动摇了理学的“权威”,这就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解永敏《樱孩失踪记》

    1李回归被打了。李回归被打的第二天下午,派出所一高一矮两个女警察找到他和徐澳门在芙蓉街上租住的小屋。那一刻,午后的陽光射进来,把房间照得通明。照在地板上,反射着暖烘烘的金色光泽,就像屋里着了火。铺着雪

  • 吴志根《元史译文证补》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吴志根 《元史译文证补》三十卷,现存二十卷,洪钧撰。其内容,除了《太祖本纪译证》、《定宗宪宗本纪补异》和若干地名考

  • 狡兔三窟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準备。 使用类别:用在「多处居所」、「狡猾诡诈」的表述上。 狡兔三窟造句:01那些毒梟狡兔三窟,到处流窜,让警方经常扑空。 02官场多诡诈,我不得不学狡兔三窟

  •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变幻多端,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式,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翻译

  • 慎独修身箴言《高登·慎独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高登·慎独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靖康初高子以少故去贤关①,僦居景德僧寺②,兀兀终日③,咄咄书空④,因揭“慎独”颜

  • 《王安石辞妾》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

  • 赵佶《燕山亭》: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燕山亭 【宋】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

  • “傅潜,冀州衡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

  • 忠经全集《冢臣章第三》原文赏析与注解

    冢臣章第三 【原文】 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化成[1]。冢臣于君[2],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夫忠者,岂惟奉君忘身,徇国忘家,正色直辞,临难死节而已矣!在乎沉谋潜运[3],正国[4

  •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所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