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学习毛泽东诗词的豪放艺术风格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3:13:58阅读:914

学习毛泽东诗词的豪放艺术风格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而作

一、镰刀斧刀暴动神

——学习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有感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对屠杀,在湘鄂粤赣发动秋收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写于起义军由江西向湖南浏阳挺进之时。形象描绘了中国农民同仇敌忾的壮志情怀。

同仇敌忾紧握枪,军旗鲜明铿锵军。

镰斧齐上战邪恶,雷电霹雳震鬼魂。

三湾改编党令顺,千年特权何处寻。

打到豪绅转时运,急风暴雨喜气临。

二、众志成城上井冈

——学习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有感

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方针,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一支工农革命军于当年10月到达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这首词赞颂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旌旗高扬鸣鼓声,与敌交锋泰然中。

男女老少齐声动,众志成城人气拥。

红军志坚智谋勇,战略战术神如龙。

击退进犯高歌颂,敌人宵遁我欣荣。

三、踏遍青山比兴吟

——学习毛泽东《清平乐·会昌》有感

1933年冬,王明实行一整套的错误军事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毛泽东以乐观、坚韧的革命精神带领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7月23日,毛泽东与其他同志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挥笔写下《清平乐·会昌》,表达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必胜信心。

东方黎明景色春,光明战胜黑暗群。

踏遍青山神奇韵,一派大好风景寻。

长征救国长松劲,登高望远曙色新。

阔步前进战邪恶,豪迈气魄吟志真。

四、缚住苍龙正待时

——学习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有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和险情急流,与敌人顽强交锋,胜利到达宁夏固原县,占领六盘山。毛泽东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中表达了他手握“长缨”,要缚住“苍龙”(指蒋介石)的豪迈志向。

天高云淡攀高攻,红旗漫卷顶峰拥。

大雁南飞匹夫勇,六盘高峰好建功。

长缨在手顺风送,缚住苍龙怒气冲。

凌云壮志泰山重,红军好汉赛英雄。

五、英雄人物看今朝

——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雪》有感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转向抗日,拯救民族危亡。1936年2月,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分两路横渡黄河东征,到华北前线对日作战。正逢大雪纷飞,一片壮丽景色之时,他借景抒情论史评国事,写出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诗篇。诗词的中心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万里雪飘北国欢,千里冰封天地间。

长城内外鹏图展,大河上下别有天。

银蛇蜡象比高喊,景象非凡笑声喧。

江山多娇齐声唤,英雄豪杰古今传。

风流人物百姓鉴,还看今朝精英篇。

中华复兴持久战,走向富裕不肯闲。

六、敢教日月换新天

——学习毛泽东《七律·到韶山》有感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韶山冲。他第一件事是到墓地尽孝、拜访老人,以示怀念。家乡人民打倒了地主恶霸,旧颜换新天,家园巨变,展示了农民革命的力量。中国农民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战旗漫卷农奴冤,锋芒直指邪恶天。

星星之火烈风卷,火吞霸王钢铁拳。

雄心奇志千锤炼,稻菽巨浪生态鲜。

扬眉吐气众声唤,浩气长存建绿园。

七、自强攀登振中华

——学习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有感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曾指出:“军事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历史已经证实,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战无不胜的。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视察,看到井冈山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如“高路入云端”般的兴奋。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中国人在攀登高峰。中国复兴梦定会实现。

重上井冈醉梦乡,凌云壮志激情昂。

故地新貌心情畅,莺歌燕舞生态良。

风雷鸣动旌旗荡,九天五洋换龙装。

攀登凯歌青云上,复兴大梦全球扬。

2013年6月15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波浪》鉴赏

    作者: 宋生贵 丽砂好大的波浪啊!江河里涨起水的波浪;天空中飞着云的波浪……而

  • 梦见灯

    梦见划船时,远方有灯光,生活会富裕。梦见家里灯光耀眼,会有万贯家财。梦见昏暗的灯光,要生玻梦见自己手里端着灯,一切忧愁和痛苦都会过去,并且能交上知己。梦见灯燃而又灭,重复多次,亲人会去世。梦见很多人

  • 《后汉书•邓晨列传》“邓晨字伟卿”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

  • 千家诗五绝《刘禹锡·秋风引》诗词赏析

    宪宗元和元年(806)至元和九年(814)在朗州,冬奉诏还京。诗描写了游子对秋季时序变迁、物候变化的敏感、细微的内心感触,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

  •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题参考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复习题参考   一、注音  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诣太守 铭 馨  案牍 濯 清涟 亵 隐逸 淤泥 贻  罔 髯 诎 篆章 逾 簪 妪 幽咽 眦 搔  二、解释

  •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为了追寻更好的自己……关于文言文有哪些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写可以帮到大家。  文言文的学习方

  • 从山中归来

    从山中归来刚从一座山归来。身上沾染了草木叶子汁液青涩的味道。潺潺流动的山泉和此起彼伏的鸟鸣,天籁般悦耳动听。那古刹的暮鼓晨钟,大慈林的梵音禅意,山中的一树一花,一渠清澈的泉水不知源自何处,又将流向何方

  • 杨万里《海鳅赋并后序》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杨万里 【原文】:辛巳之秋,牙斯寇边。既饮马于大江,欲断流而投鞭。自江以北,号百万以震扰。自江以南,无一人而寂然。

  • 《点绛唇·厚地高天》赏析

      上片首句谓字宙广大悠久、无穷无尽。作看如此下笔,表明“我”要以审视千古的哲人眼光来述说人生。次句谓侧身人世,苦痛便与生俱生,等于走错了路。中国古人习惯,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用《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