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义》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3:13:51阅读:447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孟子阐述『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5

【解读】

孟子主张“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本节孟子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阐明义重于生,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原文】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兼:同时。

【译文】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正义。

6

【解读】

“荣”、“辱”原本是与“义”、“利”密切相关的一对思想理念:“先义而后利”,就是“荣”;反之,若“先利而后义”,甚至于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就是“辱”。“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也就是说,“荣辱”又必然是根源于人对“德”的基本选择。

【原文】

荣辱之大分①,安危利害之常体②: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出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分:辨别,区分。

②常体:普通的状态。

【译文】

荣与辱的最大区别,要根据一个人对安危利害态度来判别: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为荣,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就是耻辱。

7

【解读】

古人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对利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利合于义则取之,违于义则去之。“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所以,“见利“必须“思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只要是不义之利,无论大小,都不能取。

【原文】

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出自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

德行高尚的人想着道义而不计较私利,德行低下的人贪图私利而不顾道义。

8

【解读】

先秦儒家把义利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荣与辱的重要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重义轻利的观念,董仲舒承认义与利都是人所需要的,但义是用来滋养心灵的,而利是用来保养肉体的;心灵比肉体更重要,所以义对人的滋养价值远远超过了利。这种思想发展到后来的宋明理学,便产生了天理人欲的大辩论。

【原文】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译文】

“义”是用来修养心性的;“利”是用来修养身体的。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见手机丢了有何寓意?

    梦见手机丢了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梦境好不好?是梦者的主观想象,还是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同的梦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一样的含义,有时候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想法,有时是别的一些预示。

  • 屠格涅夫经典《基督》作品赏析|导读

    基督在梦中,我看见年轻的自己,几乎还是个男孩的时候,站在一个天花板低矮的木房子的教堂里。在古旧众神画像前面,几根蜡烛闪烁着光芒,形成了一个个小红点。一圈五彩的光芒围绕着团团火焰,在这火光的映照下,教堂

  • 文言文促织字词整理

    文言文促织字词整理   《促织》文言文整理  (一) 通假字  (1)手裁举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 三令五申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再三命令告诫。 使用类别:用在「告诫教诲」的表述上。 三令五申造句:01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菸。 02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到那口池塘游泳,但就是有人不听。 03事发之前,我已三令五申,告

  • 苏轼诗集《百步洪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二里。悬流湍急,乱石激涛,最为壮观,今已不存。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者时任徐州知州。诗的前半写舟行洪中 的惊险,后半纵谈人生的哲理。"> 不露神色造句三则

    【不露神色解释】神态上不流露出感情。也作“不露声色”。 【不露神色辨析】参见“不动声色”。 【不露神色造句】 ①选举结果出来了,他好像没看见似的,不露神色地跟人家闲话聊天。 ②他平

  •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文修订版)

    【4274】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文修订版)(〔美〕彼得斯著,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7万字,2013年1月第2版,38元)6章:[1]变迁中的国家、治理和公务员制度;[2]市场式

  • 清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牧斋初学集一百十卷目录二卷(清)钱谦益撰。明崇祯十六年(1643)瞿式耜刊本,《四部丛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一卷(清)钱谦益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匮山房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卷补一卷附校勘记一

  • 《武训兴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训兴学 武七,名训,堂邑人。家贫,乞食村落间,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以己不识字,每伺儿童入学,随其后,群儿争厌侮之,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行乞所得钱,积不用,数年,得二百余串

  • 防意如城造句

    语义说明: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敌人攻城。 使用类别:用在「戒欲修身」的表述上。 防意如城造句: 01、君子修身养性,自是防意如城。 02、为人如果能防意如城,就可以免去恶习染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