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
【解读】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出自《论语·宪问》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14
【解读】
汉武帝迷恋狩猎,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他已不满足于带领武士合围捕猎,而是手持戈矛,亲身和野兽搏斗,猎杀熊豕,以表现自己的勇武。司马相如曾多次陪同汉武帝狩猎,对其危险性十分了解。于是写了《谏猎》,上书劝谏,并告诫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劝说武帝不要因眼前乐趣,无视突发祸患,冒险打猎,而要防患于未然。
【原文】
明者远见于未荫,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出自司马相如《谏猎》
【译文】
聪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发展态势,智慧的人在祸乱还没有显现时,就能避免危险;祸患本来大多隐藏在难以察觉的地方,发生在人容易疏忽的时候。
15
【解读】
世事纷繁复杂、变幻莫测,成事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灵活变通的智谋。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便是能随机应变之人。
灵活变通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原文】
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出自范晔《后汉书·朱浮列传》
【译文】
睿智的人善于根据时势谋划,愚蠢的人逆着潮流行动。
16
【解读】
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曾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此,人们说“知人”难,“自知”就更难。一个人只有具备“知人”之“智”,又有“自知”之“明”和“自胜”之“能”,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和强者。这是老子留给后人的启示。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
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
-
梦到大白菜是什么意思?得此梦,五行主木,乃是桃花颇多之征兆,情感之事与他人真诚相处,感情顺遂之意,切莫因小事与他人大打出手,两败俱伤,生活有不顺之征兆,春天梦之吉利,夏天梦之不吉利。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要点概述 读。学文言文一定要读,应该在理解句意和正确断句的基础上多朗读。因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重要。 译。根据课下注释或课外资料准确、流畅
-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
【就地取材解释】指在本地或就近寻找需要的材料。就地:就在原处。 【就地取材造句】 ①就地取材办厂,可以降低成本,我完全赞成。 ②我们写作文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人和事
-
当人处于梦中的时候,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今天我们给大家解答的是,当你的梦境当中出现了鸡,又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思?很多人觉得,鸡浑身是羽毛,而且常常比较脏,但其实,梦见了这种动物,其实是吉祥的一种象
-
作者: 〔英国〕斯蒂文森 【原文】: 晚饭过后,尽管天色已晚,我还是由布菜马动身出发,从洛泽尔山的一隅登临而上。顺着坎坷多
-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
-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
-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子期(即下文的子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于子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