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01:28:20阅读:803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

  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 "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

  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

  《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③能:友善。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游指“游泳”,古今相同。“游”原写作“?”,与行走有关。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 ②弟子 ③诧 ④叩 ⑤讽 ⑥试

  2.翻译:①是?夫子,堪若师乎? ②不意经生亦然

  参考答案:

  文人相轻

  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 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常见文言词语夯实

  本文主要为考生提供“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在横线上写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一)

  《卫风·氓》

  ①匪来贸丝,来即________我谋。

  ②匪我愆________期,子无良媒。

  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___。

  ④自我徂________尔,三岁食贫。

  ⑤淇水汤汤,渐________车帏裳。

  ⑥女也不爽________,士贰其行。

  ⑦夙________兴夜寐,靡有朝矣。

  ⑧言既遂________矣,至于暴矣。

  ⑨静言思之,躬________自悼矣。

  ⑩总角之宴________,言笑晏晏。

  【答案】①走近,靠近;②过错,过失,延误;③坠落,落下;④往,到;⑤浸,浸染;⑥过失,差错;违背(爽约);⑦早晨;⑧成就,顺利实现;⑨自身;亲自;⑩乐,快乐

  (二)

  《魏风·静女》《离骚(节选)》

  ①静女其姝,俟________我于城隅。

  ②静女其娈,贻________我彤管。

  ③自牧归荑,洵________美且异。

  ④皇览揆余初度兮,肇________锡余以嘉名。

  ⑤汩余若将不及______兮,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

  ⑥日月忽其不淹________兮,春与秋其代序。

  ⑦昔三后之纯粹(没有杂质)兮,固______众芳之所在。

  ⑧杂________申椒与菌桂兮,岂维(语助词)纫夫蕙??

  ⑨岂余身之惮________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⑩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________化。

  【答案】①等候,等待。注:上古的“等”多是“同”的意思,如“等死,死国可乎”;②赠送;③的确,确实;诚然;④开始;⑤及,赶上,追上;与,给;⑥停留;⑦确实 ⑧杂聚;⑨害怕;⑩shuò屡次

  (三)

  《孔雀东南飞(并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

  ①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________

  ②十三能织素________,十四学裁衣。

  ③三日断五匹,大人故________嫌迟。

  ④妾不堪驱使,徒________留无所施。

  ⑤女行无偏斜,何意________致________不厚?

  ⑥吾意________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⑦便可速________遣之,遣去慎________莫留!

  ⑧今若________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⑨阿母得闻之,槌床________便大怒。

  ⑩吾已失恩义,会________不相从许________!

  2.

  ①以此下________心意,慎勿违吾语。

  ②往昔初阳岁,谢________家来贵门。

  ③奉事循________公姥,进止敢自专?

  ④谓言无罪过,供养卒________大恩。

  ⑤留待作遗________施,于今无会因。

  ⑥腰若________流纨素,耳著明月?。

  ⑦却________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⑧君既若见________录,不久望君来。

  ⑨恐不任我意,逆________以煎我怀。

  ⑩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________才。

  3.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________还家门。

  ②处分适________兄意,那得自任专!

  ③适________得府郡书,明日来迎汝。

  ④幸________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⑤媒人去数日,寻________遣丞请还。

  ⑥阿母谢________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⑦否泰如天地,足以荣________汝身。

  ⑧赍________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⑨杂________彩三百匹,交广市________鲑珍。

  ⑩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________。

  4.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________千年。

  ②故________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③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________薄?

  ④多谢________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贱妾留空房,相________见常日稀。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________遣归。

  ⑦黄泉下相________见,勿违今日言!

  ⑧仰头相________向鸣,夜夜达五更。

  ⑨喧鸟覆春洲,杂________英________满芳甸。

  ⑩去矣方滞淫________,怀哉罢欢宴。

  【答案】1.①休;②白绢;③故意;④徒然,白白地;⑤意,意料,料想到;致,招引,引来;⑥心意,心里面;⑦速,快;慎,表示告诫,相当于“千万”;⑧如果;⑨古代的一种坐具;⑩会,当然,必定;许,答应。

  2.①使受委屈;②辞别;③遵循,顺着;④完成,引申为报答;⑤wèi赠送,施与;⑥像;⑦退;⑧我(放在动词前面表指代,这里代我);⑨料想到,预先;⑩善,美好

  3.①嫁;②适合,依照;③刚才;④希望;⑤不久;⑥推辞;⑦使动用法,使受荣耀;⑧赠送;⑨杂,各种各样,多;市,买;⑩预料

  4.①终;②故意,有意;③怎么;④告诉,告诫;⑤代“你”;⑥代“我”;⑦代“你”;⑧相互;⑨杂,多,各种各样;英,花;⑩滞淫,久留;淫,过分

  (四)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登池上楼》《上邪》

  ①盈盈一水间________,脉脉不得语。

  ②对酒当________歌,人生几何?

  ③但________为君故,沉吟至今。

  ④越陌度阡,枉(屈驾)用相存________。

  ⑤山不厌________高,海不厌深。

  ⑥少无适________俗韵,性本爱丘山。

  ⑦徇禄反穷________海,卧疴________对空林。

  ⑧操持岂独古,无闷征________在今。

  ⑨我欲与君相知,长命________无绝衰。

  ⑩冬雷震震,夏雨________雪。

  【答案】①间隔;②应当;③只;④问候,探望;⑤满足;⑥适应,适合;⑦穷,尽头;疴,kē,病;⑧通“证”,验证,证明;⑨使、令;⑩yù,名词作动词用,下

  高中语文学习积累拓展的一片天空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中语文学习积累拓展的一片天空”,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学习积累拓展的一片天空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晚年在繁忙的公务中仍不辍农耕,休憩时依然不忘写作。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贮存在瓦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之中就积下了十几罐。后来,他一一打开,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了30卷,这就是《辍耕录》。由此可见,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如何注意积累呢?

  首先,积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就拿我们平时的学习来讲,高中语文读本每册都提供了大约一百篇作品,涉及多种体裁,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同学们学习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着积累。茶余饭后,与人闲谈,有意或无意间又何尝不是在积累。俗话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当今,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报纸书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这些无不为我们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时时、处处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便可获得无比丰富的积累。

  其次,积累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

  ①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时使用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如果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便可积累到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素材。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地多观察,多记日记,多写生活感悟,这样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益。

  ②积累古代诗文

  高中阶段,同学们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通过课本、读本,通过课外通读的篇目,通过唐诗、宋词的鉴赏,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文,这些点滴积累不仅能够打牢自己的语文基本功,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积累思想认识

  同学们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时候,应当学会思考,学会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只有这样,在看问题时,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我们的作文才能立意新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第三,积累的途径是灵活多样的。

  ①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多读书,读好书,是同学们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进行积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常常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充分发挥语文读本或《语文报》、《读者》、《杂文选刊》等有价值的书刊的作用,在同学们中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另外,班级还集中购买了中外名著八十多种,达到人均一册,定期交换阅读,并不定期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互通读书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在去年举行的南阳市小作家杯作文竞赛中,有多名同学获得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阅读积累所带来的益处。

  ②揣摩品味,领悟内涵

  只有阅读上的量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体味。体味作品的语言,体味人物的感情,进而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一过程应当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比如同学们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应当尽可能地感悟诗歌唤起的美好感觉,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余秋雨的《莫高窟》,也应如此这般地感悟文字之外的意味,这是情感积累的过程,中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迁移过程。总之,感悟、品味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

  ③灵活变通,学以致用

  积累的终级目标是运用,运用是对积累的整理与检验。运用方式可以是直接引用,如在作文中直接引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可以是灵活变通引用,借助材料的相关性、相似性,加以融会贯通,变为己用。如学习了《勾践灭吴》,理解了卧薪尝胆的故事,便可以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用以论证自己所要论述的相关论点。

  总而言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正如《劝学》中所学的积累小流汇成江海,积累跬步到达千里。就让我们在积累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去拓展语文学习的一片广阔的天空吧。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高中寒假告示以及新的工作也在筹备,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寒假有关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高中语文必修: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 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 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 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

  、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高考语文指导:如何答文学类作品阅读题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考语文指导:如何答文学类作品阅读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一讲为文学类作品阅读,主要讲如何应对加大题目。简答题目的要点是,简约其途,丰腴其实。大多数同学平时做大题,答题没有途径,于是做题总会有偏差,做文字表述题要有清晰的途径,其途径如下:

  1.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平时做模拟训练时,为了获得训练,一定要通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对应问题,找到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而在高考考场上,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佳答案,所以不必通读全文,而直击要点。

  2.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这一步就是在进一步强调上一讲中所谈到的三个要点问题,一是动态比较判断原则,二是关注句号,三是转化重要信息。第三点特别是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看大家的人文积淀是否丰富,思考是否深刻,情感是否丰富,是否通达事情事理,对历史、现实、社会、自然、人类是否有较深入的了解。

  3.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前两步是读的问题,这一步是写的问题。有些地区的高考卷中,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各有一道要求200多字答案试题,要求写得准确,写得连贯,即为读写综合试题。平时训练,学生常常蹦词式的回答问题,这样答题在考试中是不会得分的,要连缀要点,将要点连缀成语段。基本步骤为,照抄题目———转述原文———略作分析———连缀成段。

  转述原文有三种情况,一是照抄式转述,这种毫无创造,不可取;二是发散式转述,这一种适合用在作文中;三是巧读文本,归纳式转述,是回答这类问题的窍门。

  略作分析是要分析原因,分析假设,分析条件等,在分析的基础上,将要点连缀成段。

  4.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备考的任务是锻炼读写意识,所以在训练中,要做最能锻炼自己的题。获得“备考答案”的过程,是“读”和“写”的综合思维过程,核心是思维。“读”是准确获取信息,经由思维转换,形成答案要点的过程;“写”是充分展示思维,对答案要点进行转换、梳理,外化为文字的过程,这是一种“自觉”的思维过程,其“自觉”的基本特征是比较,或琢磨,或推敲,或斟酌,这应该是语文的基本思维方式。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语文指导:如何答文学类作品阅读题”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诗三首》训练提高

  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无误的一项()

  A.遗谁(yí) 俗韵(yùn) 羁鸟(jī)

  B.后檐(yán) 暧暧(ài) 墟里(xū)

  C.樊笼(fán) 呦呦(yōu) 契阔(qì)

  D.三匝(zā) 吐哺(bǔ) 可掇(chu)

  2.选出词语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 )

  A.还顾:转身向后看。 依依:袅袅,轻柔而缓慢地上升。 暧暧:昏暗,模糊。

  B.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适俗:迎合世俗。去日苦多:过去的日子苦难很多。

  C.同心:指夫妇,也喻感情深厚。 墟里:墟,集市;里,乡里。契阔:相聚离散。

  D.阡陌:田间小道,东西向为阡,南北向为陌。守拙:不随波逐流。杜康:酒的代称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A.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B.契阔谈?,心念旧恩。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诗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2)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5.陶渊明淡泊的诗句,往往把带人进入一种深远的意境。请你描绘一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

  6.对下面的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清清的江流,鲜红的荷花,芬芳的兰草,这是一幅很美的'景象,但是全诗的情调却异常凄苦悲伤。本诗情与景很不相配。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这是很精彩的诗句。它是写景,浩月当空,长烟一空,为下文“月明星稀”作了铺垫。它蕴涵丰富,能引起读者多种联想,明月既象征自己美好的理想,又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贤才。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羁鸟、池鱼比喻诗人在官场中所受的压抑和束缚,“恋旧林”“思故渊”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时常怀念旧日的情谊。契阔,契,投合;阔,疏远、久别。契阔,久别重逢。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含意非常丰富,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请具体说说它的情感旋律。

  答:________________。

  9.唐代有人说《短歌行》“言当及时行乐”。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你如何评价这些说法?

  答: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内容,加以合理想象,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故事。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遗,表示给予、赠送,念wèi;表示丢失、漏掉、忽略,念yí。C契,一般念qì,如契约、契友、默契。“契阔”念qiè。D掇念duō,辍念chu。

  答案:B。

  2.解析:B“去日苦多”是“苦于去日(太)多”,意即悔恨虚掷的时光太多。苦,恨,后悔。C墟与里,同义并列,墟也是乡里、村落。D南北向为阡,东西向为陌。

  答案:A。

  3.解析:A还通旋,即转过身,回过头。B?通宴,请人吃饭喝酒。C方通旁,旁边,周围。D掇,拾取,摘取。有的资料将“掇”释通“辍”,停止。如是,这个句子则释为“明明的月亮呀,你什么时候会停止运行?”本书持前一种说法。

  答案:D。

  4.解析:这几首诗名句很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答案:(1)长路漫浩浩;(2)暧暧远人村;(3)久在樊笼里;(4)悠悠我心;(5)契阔谈?

  5.解析:分析诗的意境,首先要分析诗描写的意象。象,就是诗所描绘的景物;意,就是融入这个景象之中的诗人的情意,即意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古典意象──“村落”和“炊烟”,村落在远处隐隐约约,缕缕炊烟袅袅上升,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的氛围,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答案:远处的村落在烟雾朦胧中,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炊烟袅袅升起,带来无限的静谧安详。诗人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闲地注目远视。

  6.解析:这道题检测点很多,涉及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词语理解,章法技巧,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A项涉及情景关系的问题,情与景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情景相生,也有情景相异,《涉江采芙蓉》一诗用的是以乐写哀的方法。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姑娘们划舟采莲,湖面上尽是姑娘们的嬉笑之声。但与众姑娘的嬉笑不同,有位女子却怅立船头,独自哀叹──“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当姑娘们竞相采摘荷花,声言要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远在天涯。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人群之中,往往更令人感到自身孤独、寂寞之可怕!此诗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反衬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答案:A。

  7.解析: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首先要明白“樊笼”是一种比喻的用法,“自然”有着多重的含义。然后再由诗的字面意义进而体会诗人的旨趣。

  答案:“樊笼”比喻官场。“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指诗人“爱丘山”的自然本性。在陶渊明看来,身居官场,为口腹所役,不得不逢迎巴结,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现在终于挣脱牢笼,重新回到自己的田园,有一种释然轻松自在自由的感受。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烦恼后的喜悦。

  8.解析:诗歌的情感旋律,既是《短歌行》的重点,也是难点。认真体会它的特点,对于理解诗意,大有裨益。

  答案:《短歌行》每四句为一节,每两节构成一相对独立的诗段。首八句先写忧思后写慷慨的情绪。面对酒宴触动诗人人生苦短、英雄迟暮的感叹,是一个悲叹的低调,不过只是悲伤,并非颓唐,所以立即引发出“慨当以慷”激昂的调子,抒发有志怀之士抱负不得施展时所激发起来的一种意气激昂的情绪。这两节前一节低抑,后一节激昂,自成一个抑扬。次八句写渴思贤才与礼遇贤才。前四句抒发未得英才时对英才的衷心系念。后四句写已得英才后宴饮的欢乐,这两节一从渴思上写,一从礼遇上写,一反一正,一忧一喜,又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抑扬起伏。接下去八句承上进一步生发。前四句写英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使用了一个构想奇辟的比兴,比喻英才难得,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又是一个低抑的调子。后四句一转,然而英才竟然越陌度阡,远道屈尊而来存问,相逢叙旧,置腹谈心,喜得嘉宾之情溢于言表。这四句在情绪上又是一个高扬,与上四句自成一个开合。末八句作者端出自己的胸襟怀抱。仍分两层。前四句意在勾勒出动乱中英才四散的情景,启示英才应择主而事。后四句是一个回答,诗人表示效法周公虚心纳士,暗示“我枝可依”。这八句隐含一问一答,章法上又自成波澜。

  这首诗表意是曲折的,诗人的壮志追求寓于思宾燕饮之中。抒情是浓郁的,感情激荡,起落不平,从一个压抑慷慨的低调开始,回旋到富有展望和追求的高调结束,好像登盘山道,千折百回,终至顶端。章法则一低一昂,一开一合,抑扬有致。堪称抒情诗中的佳篇。

  9.解析:这是一个涉及到诗歌思想内容的问题。对诗歌旨意要从诗的整体出发,不可据几句诗,偏颇地概括其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被许多人引为劝人及时行乐,但从全诗来看,曹操却是抒发他对人才的渴盼,目的是企图“天下归心”,

  答案:唐人和罗贯中的说法都有失偏颇。此诗并未奉劝人“及时行乐”。诗中诚然也有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至于“乌鹊”在周代乃吉祥之物,诗人借“乌鹊南飞”喻人才的流失,借以表达贤才不得重用的惋惜之情。

  10.解析:可以想象为类似孟姜女寻夫的故事,也可以想象是丈夫意外凯旋、夫妻幸福团圆的喜剧。

  答案;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锡饧不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锡饧不辨 原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时,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 战国合伙人:苏秦张仪相互反制相互依存

      《中国合伙人》可谓一部创业励志片,三个穷小子组成一个团队,逆袭成功,转变为高富帅。而逆袭成功的关键词在于“合伙”,也就是组合。 在这种组合当中,既有正面的团结协力,也有反面的攻击反

    • 韩诗外传文言文翻译

      韩诗外传文言文翻译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

    • 许浑《咸阳城东楼》全诗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

    • 许允之妻的文言文翻译

      许允之妻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许允之妻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 刘敏中《玉楼春·雨中戏书》

      玉簪叶趁芭蕉大。 低映阶墀高映座。 雨来时节一般鸣, 点点声声要磨和。 芭蕉重被风吹破。 狼藉玉簪看又过。 萧骚长与两相宜, 赖有竹君三五个。

    • 骇人听闻|骇人听闻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汉语文字】骇人听闻 【词语解释】使人听了很惊讶。 【字词解释】骇:惊吓,震惊,惊讶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危言耸

    • 袁牧《与薛寿鱼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

    • 《萧何传》“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及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

    • 送人赴举诗精选二十三首

      -1-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唐代:刘商《送杨行元赴举》-2-颜子将才应四科,料量时辈更谁过。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