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王守仁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王守仁
简介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28岁时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虽宦海沉浮,但不废讲学,是明代理学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一生的语录、书札及其他论学诗文,被后人收集编为《王文成公全书》(现名为《王阳明全集》)41卷流传于世。
人物小记
王守仁在一次与弟子徐爱的对话中,首次表述了“心即理”的命题:
徐爱说:“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不能尽。”
先生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徐爱说:“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道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此说之弊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需外面添一份。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主要思想
王守仁在论及他的“知行合一”说时曾反复说道:“知行本体,原来如此。”王守仁如此强调“知行本体”、“知行之体”、“知行体段”,其所谓的“知行本体”含有两义:一种“知行本体”指知与行互相联系、互相包含、不可分割而合一的,另一种“知行本体”指良知良能亦即“心即理”之心或“心之本体”。二者比较,后者为根本。
-
作者: 董丽敏王绍艳崔承枢王质和兰成春 【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1),忧思难忘。何以解
-
【原题】:约任千载大卿同王万里杨仲博汎湖任赋二诗和其韵
-
一、 语义说明:形容表面庄严体面、气派高贵的样子。 使用类别:用在「仪表端庄」的表述上。 冠冕堂皇造句:01看他冠冕堂皇地坐在主席位置上,真有董事长的架势。 02只见他一走入大厅,威仪冠冕堂皇,谈话满
-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头两句“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
-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1]。 时人不识余心乐[2],将谓偷闲学少年[3]。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 ">
-
多年以后,如日中天的李白读到王勃的诗作,不由暗自感叹:幸亏此人英年早逝,如果再多活几十年,这诗坛第一把交椅,只怕轮不到我老李去坐。
-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
-
钱缪传文言文阅读题 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
-
杂言诗·八连颂 作者:毛泽东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
-
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678—740)韶州人。宰相任上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时玄宗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立己子,游说九龄,被其斥退。后李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