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金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愿得金带
【原典】
康定①间,元昊②寇边,韩魏公③领四路招讨,驻延安④。忽夜有人携匕首至卧内,遽搴(qiān)⑤帏帐,魏公问:“谁何⑥?”曰:“某来杀谏议。”又问曰:“谁遣汝来?”曰:“张相公遣某来。”盖是时,张元⑦夏国正用事也。魏公复就枕曰:“汝携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愿得谏议金带,足矣!”遂取带而出。明日,魏公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报城橹⑧上得金带者,乃纳之。时范纯祐⑨亦在延安,谓魏公曰:“不治此事为得体,盖行之则沮国威⑩。今乃受其带,是堕贼计中⑪矣。”魏公握其手,再三叹服曰:“非琦所及。”
【注释】
①康定:北宋仁宗年号(1040~1041)。②元昊: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1038年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建国后多次与宋、辽交战,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战中击败北宋,于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死后葬于泰陵。③韩魏公:即韩琦。注见“不形于言”条。④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⑤搴(qiān):同“褰”,撩起。⑥谁何:是谁。⑦张元:原名张源,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久困科场之后,忿而投奔西夏,为了迎合西夏,特更名为张元,取得西夏主李元昊的重用,入夏六年,先后担任过国相、太师、中书令等,庆历四年(1044)病死。⑧城橹:城上望楼。⑨范纯祐:字天成,范仲淹长子。性英悟自得,尚节行。事父母孝,未尝违左右,不应科第。及仲淹以谗罢,纯祐不得已,荫守将作监主簿,又为司竹监,以非所好,即解去。从父之邓,得疾昏废,卧许昌。凡病十九年卒,年四十九。《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有传。⑩沮国威:败坏了国家的名声。⑪堕贼计中:中了敌人的计谋。
【译文】
宋朝康定年间,韩琦为了抵御西夏元昊的侵犯,带领四路军马讨伐,部队驻扎在延安。夜里忽然有人拿着匕首来到韩琦的卧室,用力掀开床上的帏帐。韩琦问道:“你是什么人?”对方回答道:“我来杀你。”韩琦又问:“是谁派你来的?”对方回答说:“是张相公派我来杀你。”当时,张元在西夏正在执政。韩琦重新躺下来,从容地说:“你把我的头拿去吧!”那个人说:“我不忍心杀你,只要把你的金带拿走就行了。”于是杀手拿走了韩琦的金带。第二天,韩琦也没有处理这件事。过了一会儿,守城墙的士兵报告说,在城楼上捡到一条金带。韩琦于是收回了金带。当时范纯祐也在延安,他对韩琦说:“你不处理这件事是十分得体的,如果处理了,就会有损于国家的威望。现在你承认了金带,就证明敌方拿到了主帅的东西,却是中了敌人的奸计了。”韩琦握着他的手,再三佩服地说:“这不是我韩琦所能想到的。”
【延伸阅读】
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某贪官嚣张跋扈,草菅人命,突然某天一觉醒来,胡须被人割走,于是大惊失色,气焰顿消。这就是所谓的震慑的效果,如果此人还罪不至死的话。《左传》也讲过类似的故事,宣公十五年,楚宋战争在即,“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西夏的杀手也登上了韩琦的床,却没有下手,或许是仰慕他的人品,但是带走他的佩带,张扬于外,也足以扰乱军心。如果军中得知主帅曾遭人劫持,敌人来军帐如若无人之境,那种震骇可想而知。韩琦没有处理张扬,自然是明智的,倒不见得是自己的大度。但是聪明谨慎如韩琦,也有疏漏处,在范纯祐的点醒之后,他深为叹服,正所谓机关重重,防不胜防。在这场金带事件中,韩琦无疑是失败者,既受困于西夏,又落败于范纯祐,但是从韩琦个人的形象来看,却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一则是命悬一线时,坦然无惧所显示的勇敢;一则是大难过后,以国事为重所显示的忠诚;一则是考虑欠周时,从善如流所显示的谦虚。常人只要能做到其中一项,就足以傲人了。或许正是韩琦的良好形象,才使得他能够化险为夷。正如杀手钮麂受晋灵公的命令,去行刺大臣赵盾,但是在目睹赵盾的勤勉行迹之后,不忍下手,触槐而死。人格的感召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力量却是平日里悉心积攥而成的。
-
《题太公钓渭图》就是一首很好的写心言志之作,作为诗人本身,也常常是有意识地借题画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托物寄兴。巧妙地将主观心志寄寓于客观的描述之中,实为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此诗是作者在鉴赏《太公钓渭
-
乘船文言文翻译答案 导语: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乘船文言文翻译答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
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随后充军伊犁(今属新疆)。《塞外杂咏》即林则徐充军途中,见天山风貌有感而发。林则徐虽不以文名,其诗却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是
-
《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
-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上
-
这首诗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终眼青”为第一段,写送别。它不转韵,穿插四句七言之外,连用六句九言长句,用排比法一口气倾泻而出;九言长句,音调铿锵,词藻富丽:这在黄庭坚诗中是很少见的“别调”。这种机调和词
-
匡衡勤学 作者:葛洪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
-
就是点明全诗的主旨(即主题思想),古诗大多在诗的结尾点题,即所谓“卒章显奇志”。 ">
-
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
-
丘和,河南洛阳人也。父寿,魏镇东将军。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及长,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周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累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汉王杨谅之反也,以和为蒲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