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忍学《八十五 谢罪敦睦》译文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6 23:30:32阅读:879

八十五 谢罪敦睦

八十五 谢罪敦睦

缪彤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人娶妻,诸妇分异,又数有斗争之言。彤深怀愤,乃掩户自挝,曰:“缪彤,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相敦睦。

虞世南曰:“十斗九胜,无一钱利。”

韩魏公在政府时,极有难处置事。尝言天下事无有尽如意,须是要忍,不然,不可一日处矣。公言往日同列二三公不相下,语常至相击。待其气定,每与平之,以理使归,于是虽胜者亦自然不争也。

王沂公尝言,吃得三斗醇醋,方得做宰相。尽言忍受得事也。

赵清献公座右铭:待则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会。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勿答人简,既形纸笔,溢流难收。

程子曰:“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

张思叔绎诟罢仆夫,伊川曰:“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谢。

孙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

白居易曰:“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出。”

《吕氏童蒙训》云:“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济者。前辈当官处事,常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能免,即就其间求所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骚扰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张无垢云:“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无悔者,于他人有甚不快存焉,岂得不动于心。君子所以隐忍详复,不敢轻易者,以彼此两得也。”

或问张无垢:“仓卒中、患难中处事不乱,是其才耶?是其识耶?”先生曰:“未必才识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恐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古人平日欲涵养器局者,此也。”

苏子曰:“高帝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孝友先生朱仁轨,隐居养亲,常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吴凑,僚吏非大过不榜责,召至廷诘,厚去之。其下传相训勉,举无稽事。

韩魏公语录曰:“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和靖语录》:“人有愤争者,和靖尹公曰:‘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不忍,不可不谨。’”

省心子曰:“屈己者能处众。”

《童蒙训》:“当官以忍为先,忍之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当官不能自忍,必败。当官处事,不与人争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重报于后。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败,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

《师友杂记》云:“或问荥阳公,为小言所詈骂,当何以处之。公曰:‘上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詈,何者为辱。自然无愤怒心。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为何等人,若是答他,却与他一等也。以此自比,愤心亦自消也。’”

唐充之云:“前辈说后生不能忍垢,不足为人;闻人密论不能容受,而轻泄之,不足以为人。”

《袁氏世范》曰:“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不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盖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忍,不过一再而已。积之逾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矣。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尔,曰此其无知尔,曰此其失误尔,曰此其所见者小耳,曰此其利害宁几何?不使之人于吾心,虽日犯我者十数,亦不至于形于言而见于色,然后见忍之功效为甚大。此所谓善处忍者。”

【译文】

缪彤从小就成了孤儿,兄弟四人共同继承家财产业。及至每人都娶了妻子后,几个妯娌之间关系不和,多次发生争吵。缪彤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关起门窗来自己打自己,说:“缪彤啊缪彤,你自己处处修身养性,谨慎行事,学习圣人的礼数,希望这样能够在将来整顿天下风俗,但是,为什么连自己的家人都没法教育好呢?”他的兄弟以及几个妯娌听到这番话,全都跪下来请求缪彤原谅,于是,一家人相处得更加和睦了。

虞世南说:“十次打斗,九次获胜,也没有一点儿好处。”

魏公韩琦在官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韩琦曾经说过,天下的事情,没有尽如人意的,必须忍让,不是这样的话,一天都待不下去。韩琦还说,曾经有两三个同事互相看不起,说话的时候常常互相攻击。等到他们气消了以后,他就去为他们评理,以公事为根本。就这样,即使是获胜的人也不再相争了。

王曾曾经说过,能吃得下三斗醇醋的人,才能够担任宰相一职。正是极言要能够忍受一切事情。

献公赵抃的座右铭是这样的:对待别人时要平心静气,不管对方怎么做,都不要去理会。别人有做得不达要求的地方,可以从情义的角度原谅他;别人不是故意冒犯于你,可以给他讲道理来教育他。自己正处在愤怒的时候,不要给别人写信,如果已经形成了白纸黑字,那么,就如同流出去的水一样,难以收回了。

程颐说:“从对待愤怒和欲望能不能容忍,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有没有道德。”

张绎责骂并且赶走了仆人,程颐说:“为何不能虽然心动,但忍耐自己的脾气呢?”张绎非常惭愧地向程颐认错。

孙伏伽被任命为御史的时候,起初只是被召进皇宫,口头告知,至于正式的任命文件,并没有批下来。他回到家后,上床睡觉,脸上并没有显现出高兴的神色。过了一会儿,御史登门来宣布这件事,府中子弟得知后,惊喜地告诉他,孙伏伽慢慢坐起身来,去会见登门的御史。当时的人们都夸他很有度量,把他比作顾雍。

白居易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要说出口,气愤的话也不要说出口。”

《吕氏童蒙训》中说:“为官办事,一定要符合人情。‘忠’、‘恕’二字与道德相差不远,从来没有不遵从‘忠’、‘恕’这两个字而取得成功的人。前辈们为官办事,通常都要考虑让别人得到恩惠,以给人方便为宗旨。比如派差收租,这件事既然是不能避免的,那么就在收租期间努力做到给老百姓提供方便,使他们省力,不要让老百姓的负担太重以致使他们受到伤害。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张无垢说:“快乐的事情有谁不喜欢做呢?但是通常事情过后,又不能不后悔,这对于别人来说,又有什么不愉快存在呢?怎么能不用心想一想?君子之所以屡屡忍让,不敢轻易改变,正是从彼此双方都满意的角度来考虑的。”

有人问张无垢:“在仓促之中,患难之中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这是因为有才能还是因为有胆识?”张无垢说:“这不一定是有才识就能做得到的,此人胸中一定要有非凡的气度,向来就有稳定不乱的素质。不是这样的话,只怕他自己胸中早就先乱了阵脚了,怎么能够处理事情呢?古代的人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涵养气度,就是因为这个。”

苏轼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项羽之所以惨遭失败,原因就在于汉高祖刘邦能够忍耐,而项羽却做不到。项羽不能忍耐,所以他在百战百胜的情况下,开始轻易用兵;汉高祖刘邦就能忍耐,养精蓄锐,耐心地等待项羽的弊病显现。”

朱仁轨,隐居在乡下,照顾双亲,经常教导他的子弟,说:“一生都给别人让路,最后也不过是多走了几百步的冤枉路;一生都给别人让田界,最后也不会失去一块田。”

吴凑,他的手下官吏如果不是犯有大错误,他就不会张榜进行斥责,而只是将手下官吏叫到大厅进行查问,再送给此人一份厚礼,叫他离开。他的手下官吏都私下相传,互相警戒劝勉,行为举止再不需要接受考察。

魏公韩琦的《语录》中说:“要想养成高尚的德操气节,就不可避免地要忍让小事情。”

《和靖语录》说:“有愤怒相争的人,尹惇就说:‘再大不过的灾祸,也都是由一时的不能忍让引起的,不能不谨慎啊!’”

省心子说:“能够委屈自己的人,就能够与众人相处。”

《童蒙训》中说:“为官者应该以‘忍’为首要的态度,‘忍’这个字,是众多好处的源头,为官办事,尤其要将‘忍’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能在清正廉洁、勤劳为民之外,还能够做到忍让,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做官却做不到自我忍耐,这样必定会失败。为官办事,不跟别人争夺利益的人,通常得到的利益就多;能够自动退让一步的人,通常都能前进得更远。索取很少的人,所得到的通常都超过他当初想要的;能够从现在就克制自己的人,将来必然会得到厚重的回报。不能不考虑啊!那些做不到稍稍自我忍耐的人,必然会失败,其实这是不明白利与害、贤明与愚笨的区别。

为官之人首先要戒除暴怒。事情不能办的时候,应该细心详细地处理它,肯定没有办不成的。如果刚开始就暴怒了,只能是自己害了自己,哪里会害了别人?前辈们曾经说过:任何事情,就怕“待”这个字,待,就是详细周全的意思。所以详细周全地做事,那么自然就会想出办法,别人就不能中伤你了。

《师友杂记》中记载:“有人询问荥阳公,当被别人用流言所辱骂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荥阳公说:‘知道别人和自己本来都一样是人,明白什么是责骂,什么是侮辱,自然就没有愤怒的心情了,这是上策。如果自己这样想:我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人,如果我回应他,岂不是和他成同类人了?用这个办法自我克制,愤怒的情绪也会自然消除,这是下策。’”

唐充之说:“前辈们说,年轻人做不到忍受耻辱,算不上完善的人;听到别人在私下里议论而不能忍受,反而随便就泄漏了出来,算不上是人。”

《袁氏世范》中说:“人们都说,家庭能够长久和谐相处,从根本上是因为能够容忍。然而,只知道忍耐却不知道如何忍耐,那么失误就更多了。忍,在有些人看来,只是将事情藏在心中,别人冒犯了我,就把怒气藏起来,这样也只不过一两次罢了。积蓄的怨气越多,它爆发起来也像决堤的洪流一样,没法控制。不如将怒气随时消解,不把它放在心上,说这不是他故意的,说这人无知,说这人是因为失误,说这人只看到了小利,说这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呢?不将这个人放在我的心上,即使他一天之中触犯了我十次,也不会在语言上和脸色上表现出生气的情绪,这样就可以看出‘忍’字的功效有多么大。这就是所谓的善于忍耐。”

【评析】

一家人相处,要和和气气,用“和气”来化解彼此的矛盾。互相之间忍让谅解,互敬互爱,这样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才能团团圆圆,天长地久。

不要与人相争,要多加忍耐。因为与人相争即使最后获胜了,也会在相争的过程中因怒气而伤了自己的身体,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样,同学相处、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都不免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如果针对这些不同意见而互相争执就太傻了,不仅伤了双方的和气,破坏了双方的友谊,还危害到自己的身体。正确的做法是先忍耐一下,之后再对对方晓之以理,双方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怒气,“忍一时,风平浪静”,在别人触犯自己的时候,忍一忍自己的怒气,不跟对方计较,事情过后你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能在愤怒的时候及时将自己的怒气忍下去,别人都会佩服此人的胸襟和气度。这样,既不伤害自己的身体,又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身为领导人,更要有容人的雅量,别人如有不慎触犯自己的地方,要能够忍耐,原谅对方的过错。“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官的哲学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忍”字。如果一个人没有宽宏的度量,没有容人的雅量,事事都争强好胜,那么他在官场上是做不长久的。只有学会“忍”,对上级、对同事、对下属、对百姓,都尽量包容,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取得良好的政绩。

“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为官期间能够处处与人为善,不争名逐利,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终会有好的回报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官员的所作所为都有自己的评价。清官、好官,都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作为官员,管理下属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一味苛责下属,对下属实行严厉的制裁措施,有时候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仁治”,和善地教育对方,使对方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这才能使下属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为官一任,要善于替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老百姓尊敬你,让你来治理这个地方,国家又给予你丰厚的俸禄,那么你就要对得起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处理事情,不要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清正廉洁的好名声。

人人生来平等,奴仆与主人都享有平等的人身权利。主人平时接受了奴仆的服务,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不能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将奴仆的服务看做理所当然,要对他们谦和宽厚、态度真诚、一视同仁。

遇到一些高兴的事情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沾沾自喜,完全沉溺于其中,因此而无视其他的一切事物,这样的人都是些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之人。当我们遇到高兴的事情时,要忍耐暂时的喜悦,做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愤怒的时候,学会忍耐,不要对人出言不逊,否则会伤害到对方,使对方感到尴尬。在愤怒的时候大骂对方,对自己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只有人们做出更多的妥协和退让,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如果只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意,天马行空,随性而为,那么就会使自己坠入悬崖,粉身碎骨。

要培养自己的性情,遇事不能慌张,要能沉得住气。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只有能够做到沉着冷静地应对局势的变化发展,才能在仓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尽人皆知。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一点成绩不能骄傲,而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变得目中无人、骄傲自满,那么,最终会遭遇惨败。

多多为别人的利益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有利于别人的决策,方便别人。这样,虽然自己可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是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还能为自己积德,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事事都求胜,也不可能人人都围着自己转,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委屈。这样,虽然自己遭受了一些委屈,但是与别人的关系还能维持,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提供方便。况且,现在看似遭受委屈,谁又敢说这将来不会转化成好事呢?

要成就丰功伟业的人,是不会在小事上跟别人斤斤计较的。如果一旦遭到别人的触犯,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跟别人斤斤计较,非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话,他的时间和精力就都耗费在这些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上了,怎么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大的失误往往都是由最初的小失误引起的,在最初出现小失误的时候,因为它小而不在意,以至于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大,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与人相争也是如此,如果起初双方都对一些小矛盾不能忍让,那么最后势必会酿成大祸。

治理国家需要官员们实行仁政,采取暴虐的统治方法是不会赢得人心的,只会导致失败。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只有友善地对待他人,和和气气地与人相处,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君子不畏流言,不畏小人,因为他们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小人就喜欢造谣中伤,加害于人,这个时候,君子是不会去理睬这一切的,他们不屑于与小人争辩,而小人也会自讨无趣。

正人君子是不会随便中伤别人,轻易泄漏别人的隐私的,因为他们知道做这些事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语言,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否则就会在不经意间触犯到别人的利益,使自己的形象受损。

“忍”,不能只挂在嘴边,更要善于在行动中“忍”。但是,一定要懂得这里所说的“忍”的确切含义。它并不是单纯指在遭到别人的冒犯时不发作、不动怒,如果只是表面上做到了“忍”,当时没有跟别人计较,却在内心深处一直耿耿于怀,对这个仇恨念念不忘的话,那么,过不了几次,内心中就会积聚很多仇恨,而这些仇恨是需要发泄的,因此,必然会在日后的某一时刻爆发,像火山喷发一样。这并不是真正的“忍”。只有做到在遭受冒犯的当时,不计较此事,不把它当回事,不将之放在心上,才是真正的“忍”。

典例阐幽 父子兄弟,相忍以安

东汉时的薛包,字孟尝,好学而且很有操行,汝南人,因为十分孝顺而闻名于乡里。母亲死后,父亲娶了后妻以后憎恶薛包,将他分出去,薛包日夜哭泣,不肯离去。以致于遭到殴打,不得已,搬到屋外去住,但每天早晚仍回到家中,为父母打扫卫生。但父亲还是又怒又斥,将他逐出屋外,可他仍然每天早晚回去打扫。父母十分感动,惭愧不已,于是让他回到家中居住。

薛包不仅对父母可以忍到底,而且在对待兄弟关系上,也能一忍到底。后来父母相继死去,他的弟弟要求分家,薛包见阻止不了他们。于是将财产分开了。但薛包要年龄老的仆人,说他们与我相处的时间很长了;只取荒芜和休耕很长时间的田地,说我小时候就耕种这些土地,所以依恋它们;只捡财物中间破烂的那一份,说这些是我一直使用着的,这样用起来称心。弟弟每每家产破败,他立即分给他们家产,救济他们,使他们能安定地生活下去。皇帝听到他的好名声,命令用公车来接他去朝廷,封他为侍中。薛包用死来推辞。皇帝只好让他回去,并像对待毛义那样礼遇他,赏给他一千斛粮食。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家和万事兴。而要实现家和,则无论夫妇、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总之长幼之间、平辈之间,都应该奉行一个“忍”字,在一定意义上,确切地说应该是“忍让之家,万事兴”。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见奖金

    男人梦见得奖,要遭损失。女人梦见得奖,会是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学生梦见得奖,考试会落第。商人梦见得奖,漂洋过海做生意,能发财。男人梦见自己发奖,威信大震。女人梦见发奖,会得到父母的一大笔钱财。

  •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春天春色词作鉴赏

    春景之美好,也并非只有文士才能感受,但春去的惋惜,却似乎只有文人感觉得更为深切。梁曾算得是位洒脱的词人了,当他在风光旖旎的西湖畔“送春”时,也终究难以为之释怀。">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

  • 《郑之鄙人学为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秸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又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郁离子见而嗟之曰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

  •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素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邹

  •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宾之初筵》译文与鉴赏

    《诗序》认为“《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当是讽刺统治者饮酒无度、失礼败德之诗。">

  •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

  • 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 什么是商籁体

    即“十四行诗”。 ">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