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德》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德》翻译与解读
善建者不拔01,善抱者不脱02,子孙以祭祀不辍0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04;修之于家,其德有馀05;修之于乡,其德乃长06;修之于邦,其德乃丰07;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08。
故以身观身09,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10?以此11。
今 译
善于立德者,不拔其根;善于抱持其德者,不会解脱。这样子孙世代祭祀先祖宗庙就不会断绝。修德其身,则真实无伪;修德其家,则积善有馀庆;修德其乡,为一乡所尊;修德其国,泽及其人更多;修德于天下,惠及其人更加普遍。
所以,以我身立德,示范他人立德;以我家立德,示范他家立德;以我乡立德,示范他乡立德;以我邦立德,示范他邦立德;以我之天下立德,示范域外天下立德。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呢?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评 议
本章主旨在于劝善立德。老子劝导人君要“善建”、“善抱”,为身为家为乡为邦为天下立德。老子认为积善成德,子孙即能祭祀不绝,久视长存。宋代林希逸认为老子劝人立德的方法就是:“即我一身而可以观他人之身,即我一家而可以观他人之家,即我之乡而可以观他人之乡。推之于国于天下皆然,言道之所用皆同也。以此者,道也。以道而观,则天下无不然。”(《老子鬳斋口义》)这里“以观他人之乡”之“观”字,是“示范”之意。只有这样解读林希逸这段文字,才是正确。
注释
01 建:立也 (河上公说)。拔:引拔也 (河上公说)。句谓:善于立德的人,不拔德根。
02 抱:抱持。楚简本作“保”,各本皆作“抱”。 脱:解脱 (河上公说)。句谓:善于抱德者,不解脱。
03 辍:楚简本作“顿”。韩非《解老》、帛书乙本作“绝”。严遵本、王弼本、傅奕本作“辍”。句谓:子孙世代祭祀先祖宗庙,不会停绝。按意谓能久视长存。
04 真:真实。林希逸曰:“修诸身,则真实而无伪。”
05 家:吴澄曰:“家者,一身之上,九族之内。” 馀:馀庆。林希逸曰:“修诸家,则积而有馀庆。”
06 长:有二解:其一,尊也。林希逸曰:“修诸乡,则为一乡之所尊。”其二,加长也。吴澄曰:“长者,视一家又加长也。”
07 丰:盛也。林希逸曰:“修诸国,则其及人者愈盛。”
08 普:遍也,普博也 (河上公说)。楚简本、帛书乙本 (甲本缺)、傅奕本作“溥”。韩非《解老》、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皆作“普”。
林希逸曰:“修诸于天下,则其及人也愈遍。”
吴澄曰:“修之于家于乡于邦于天下者,自近及远,人人各修其德也。”
09 观:示范。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观,示也。”
10 之:楚简本、韩非《解老》、帛书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皆作“之”。严遵本作“其”。王弼本无“之”字。
11 以此:谓就用这种方法观察天下。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3、遥指:指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 什么没了?五胡。 什么有了?南北。 五胡是被消融而非被消灭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都融入了新汉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
在中国,有关于解梦的学说由来已久,人们认为你的梦境通常是你生活状态的反应,甚至还能够预示将来。有些人在梦境中,会出现一些自己在生活当中,根本就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情,比如说看见杀人、梦见自己逃狱,甚至会
-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
-
孙承宗在抗击清兵入侵的战斗中由于多方掣肘而出师不利,加上魏忠贤奸党的诬陷,不得不于天启五年(1625)力请罢官,十月得允,从此在家乡度过了四年的闲居生活。"> 《舟师谒祠回天风已霁信基有感姑以二绝首宽余》鉴赏
【原题】:舟师谒祠回天风已霁信基有感姑以二绝首宽余事
-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临江之
-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当沧海横流[2],风雨如晦之日乎[3]?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列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