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襄公十四年)
【题解】
师旷的这番言辞,是针对卫国百姓驱逐了残暴昏庸的卫献公而说的。卫国百姓赶走了卫献公,可以说是“水可以覆舟”的一个事例,假如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就称得上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是不是就是乱世之中的一线光明呢?
【原文】
祁师旷侍于晋侯[29]。晋侯曰:“卫人出其君[30],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祀[31],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32],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33],使师保之[34],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35],诸侯有卿[36],卿置侧室[37],大夫有贰宗[38],士有朋友[39],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眼昵[40],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41],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42]。
【注释】
[29]师旷:晋国乐师。晋候;指晋悼公。
[30]出:驱逐。
[31]匮:缺乏。
[32]司牧:统治,治理。
[33]贰:辅佐大臣。
[34]师保:本指教育和辅导天子的师傅,这里的意思是教导保护。
[35]公;仅次于天子的最高爵位。
[36]卿:诸侯的执政大臣。
[37]侧室:庶子。这里指侧室之官。
[38]大夫:比卿低一等的爵位。贰宗:官名。由大夫的宗室子弟担任。
[39]士:大夫以下、庶民以上的人。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
[40]皂、隶:都是奴隶中的一个等级。牧:养牛人。圉:养马的人。
[41]赏:赞扬。
[42]革:改。
【译文】
师旷随侍在晋悼公身边。晋悼公说;“卫国人驱逐了他们的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的国君确实太过分了。贤明的国君要奖赏好人而惩罚恶人,抚育百姓像抚育儿女一样;容纳他们像大地一样;民众侍奉他们的国君,热爱他像热爱父母一样,敬仰他如对日月一样;崇敬他如对神明一样,畏惧他如对雷霆一样,难道能把他驱逐出去吗?国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民众的希望。如果使民众的生计困乏,神明失去祭祀,老百姓绝望,国家失去主人,哪里还用得着他?不驱逐他干什么?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有了国君又替他设置了辅佐的人,让他们教导保护他,不让他越过法度。所以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平民、工匠、商人、奴仆、养牛人和养马人都有亲近的人,以便互相帮助。善良的就赞扬,有过错则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改正。
【原文】
自王以下各有父子兄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43],瞽为诗[44],工诵箴谏[45],大夫规诲[46]。士传言[47],庶人谤[48],商旅于市[49],百工献艺[50]。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51],官师相规[52],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53],于是乎有之[54],谏失常也[55]。大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56],以从其淫而天地之性[57]?必不休矣。”
【注释】
[43]史:太史。为书:记录国君的言行。
[44]瞽:古时用盲人作乐师。为诗:作诗讽谏。
[45]工:乐工。诵:唱或诵读。箴谏;用来规劝讽谏的文辞。
[46]规诲:规劝开导。
[47]传言:传话。
[48]谤:公开议论。
[49]商旅:商人。于市:指在市场上议论。
[50]百工:各种工匠,手艺人。
[51]遒人;行令官,指宣令官。木铎:木舌的铃。徇:巡行宣令。
[52]官师:官员。
[53]孟春:初春。
[54]有之:指有遒人宣令。
[55]失常:丢掉常规。
[56]肆:放肆,放纵。
[57]从:同”纵”,放纵。
【译文】
从天子以下,人们各自有父兄子弟来观察和补救他们行事的得失。太史记录国君的言行,乐师写作讽谏的歌诗,乐工吟诵规谏的文辞,大夫规劝开导。士向大夫传话,平民公开议政,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所以《夏书》说:‘宣令官摇着木舌铃沿路宣告,官员们进行规劝,工匠呈献技艺当作劝谏。’正月初春,这时就有了宣令官沿路宣令,这是因为劝谏失去了常规。上天十分爱护百姓,难道会让一个人在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淫乱而背弃天地的本性吗?一定不是这样的。”
【评析】
国君从来都被塑造成神的形象,仿佛他就是真理和神明的代言人;只有他是聪敏无敌的,百姓则是愚蠢笨拙的一群人。卫国国君被赶走,说明百姓同样也是可以给国君上课,教他怎样行使权力的。法度的有效范围不仅包括百姓,同样也应当包括国君及其臣僚。只讲国君的高贵,只讲他们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际上就是让他们逍遥于法度之外,让他们有超越法度的特权,这就失去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
能像师旷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忙于扩充自己实力的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的确难能可贵。
-
他们沉睡在历史深处,站着睡、歪着睡,身首异处地睡。梦里黄昏的厮杀,黎明的号角,都不重要了。因为他们的王,永远睡在这里了。尽管他们还很年轻,但也必须睡在这里。 秦始皇兵马俑 自由军团
-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①,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②,葫芦乾兴不穷。谁与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③,列子乘风。 酒新篘④,一葫芦春醉海棠洲,一葫芦未饮香先透。俯仰糟丘⑤,傲人间万户侯⑥。
-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评说】 所谓景语 "> 康熙六次南巡:关心河工、考察清官、严惩贪官
康熙帝是中国走出紫禁城、巡察地方最多的皇帝。他做皇帝的六十一年,其中先后积十八年时间,是在各地巡察,多达一百三十次,次数最多是长城南北热河诸地,多达七十八次,而民间最有影响的却是六次南巡,总共有五
-
蹇材望伪态 【原文】 蹇(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
-
河崖之蛇 濒河居者为予言(1),近年有大蛇穴禹门下岩石中(2),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已而复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束尾树端,牢不可脱。每其身一上下
-
【原题】: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於生朝有感
-
作者: 〔日本〕江口涣 【原文】: 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 朝鲜东北端咸镜北道有一座山,名叫雁
-
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陆陆续续产生了600多名状元(武状元除外)。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笔者通过查阅史籍得知:清光
-
撰词一咏梅,以玉耳坠金环歌之,一送春,以垂扬歌之,词成,惠以罗绮四端。夫人大名府人,能道古今,雅好客。自言幼时,有老尼,年几八十,尝教以旧曲垂扬,音调至今了然,事与东坡补洞仙歌词相类。中统建元,寿春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