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原文与鉴赏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原文】: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鉴赏】:
《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又说:“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所言“婚姻以时”,当作如是解。这首诗所抒写的,正是对适龄女子新婚在即的美好祝愿。姚际恒《诗经通论》批驳《诗序》说:“每篇必属后妃,竟成习套!夫尧舜之世,亦有四凶;太姒之世,亦安能使女子尽贤……若后妃,不妒忌于宫中,于国无鳏民何涉?”可知汉人附会之言,实在是理解诗三百篇的极大障碍。朱熹《诗集传》说:“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以其女子之贤,而知其必有以宜其家室也。”朱子是要反《诗序》的;但诗中所表示的诗人的“所见”,是“桃之夭夭”,是“灼灼其华”,都还是外形,何以能见“女子之贤”呢?更何以因其贤,而“知其必有以宜其家室也”呢?朱子要反汉人之附会,却仍受汉人之影响,自己也在附会。自汉人给《诗》加上一个“经”字,就把千古读者禁锢得完全忘了诗是言志抒情的文学作品,而把它看成是所谓圣人教导人们的伦理道德的训词了。因此,清除因一“经”字给文学作品的“诗”篇蒙上的千层万层的灰尘,以恢复它创作的本来面目,实在是很必要的。
全诗共三章,章四句。
第一章写适龄女子结婚一定能夫妇和好。“夭夭”一词,自郑玄、孔颖达、朱熹以至清人,全无异解,都是解作“少壮”、“少盛”、“少好”,既然是“壮”、“盛”、“好”,就当然是说这棵桃已经长成为树的形象了。“灼灼其华”自来也都解作华之盛。但“灼”字从火,有燃烧之意,“灼灼”连用成语,就更有加重之意。因此这儿的“华之盛”,该理解作花开得正艳的时候,。而花开正艳,正是接受蜂蝶传粉孕育果子的时候,用来比喻女子,就是适于结婚的时候了。
三、四句中的“之子”就是这个女子,“之”指示代词,相当于今语的“这个”。全句意思是像桃夭夭,华灼灼的这样女子。“于归”就是结婚,到夫家去。这是男权社会对女子结婚的说法。“于”字自王引之解为语词以来,再无异议。可我总以为这儿的“于归”有正在归着的意思。语法本来是对过去语言使用的理解,这儿这样理解,我认为是适宜的。“宜其室家”重在“室”字,第二章“宜其家室”重在“家”字,第三章“宜其家人”重在“人”字。过去注解者自汉迄清都说“室家”、“家室”、“家人”是同一意义,是不对的,室与家是有区别的,互用的说法不合实际。因为都是说: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又有谁说过女子生而愿为有室、男子生而愿为有家呢?经常说:男子居室人之大伦,又有谁说过男女居家人之大伦呢?实际上,室是男女同居之室,家是父母子女包括妯娌在内的共同的家。这里这个“室”承“灼灼其华”和“之子于归”之后,很明显是“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之室,是有花烛洞房的意味的。女子要早于“桃夭”“灼华”,就是不适合,情窦出开,那就不可能宜于“男女居室”。这种情形在男权社会时期,是有的。比方唐朝李白《长干行》中说:“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所以适龄是“宜其室”主要条件。这首诗强调“桃之夭夭”就是强调女子身材长成;强调“灼灼其华”就是强调女子颜色艳丽,合起来就是形象这女子适龄了,能宜其室了。结婚时,在男子来说,历来问题不大,总是二十而娶(也有说三十的);至于女子规定就多了,十四、十五、十六、以至二十,有这样许多不同。《墨子》书上也说“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十五,毋敢不事人”。据说这些规定,是依据男女的生理条件的,但实际上,在以男子为主的男权社会,对女子的婚期,总是容易偏低,十四、十五无论如何是情窦未开,不解于男女居室的。这首诗强调“桃夭”,强调“灼华”,就是强调“适龄”,该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中的“有”字王引之《经传释词》解为状物之词,意义不够明确,状物的什么呢?我看这个“有”字,还是个动词性的词,是“生有”、“长有”自身具有或生着、长看、具有着,自己本身有的意思。词语是先有使用,才就其使用认识其性质的,认识是有待于深化的,绝不能把已有的认识,就认作不能更改的定论。对于这个“有”字,我愿提出这个意见。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这个身材长成的女子,自己有丰盛果实,以象征她不但身材长成,颜色艳丽而且很能生产发家,或因能生产,已具有了丰富的陪嫁。因为诗三百篇时的女子,都很能劳动生产,如《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絺为綌”,《卷耳》:“采采卷耳”,《玥苡》:“采采玥苡,薄言采之”,《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之”,《卫风·氓》中有“抱布贸丝”,“丝”没问题是这个女子生产的,又说:“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可见女子结婚是可以带丰盛的财物的。这里的“有蕡其实”就是这个妇女具有着丰盛的财物。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里的“之子”就是指这身材长成,已具有丰盛的财物的女子。“宜其家室”重在家,就是给家里添了财货,合于全家的要求,所以是宜于她所归的家的。所以,第二章是写这样的女子到夫家,一定会发家致富受夫家全家的欢迎,很明显是预祝之词。
第三章,写身材长成而又身体健康的女子,到夫家一定宜于生养子女传宗接代的要求。“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第二句就是描写桃树的叶子很茂盛。桃花谢了,果子孕育了,叶子茂盛,果子才能长得好,所以这也是比而兴,以象征新妇身体强健,能生养好孩子。“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之子”,指的是“桃夭”“叶蓁”的女子。“宜其家人”重在“人”字,意即象这样的女子到夫家,一定合于多生贵子,增添人口的愿望,合于传宗接代的要求。这更显然是预祝之词。
这首诗的写作已是中国进入以男子为主的家庭时代,所以称女子的结婚为“于归”。男子要娶妇的条件自然是夫妇和好,有益生产,传宗接代。所以这首诗在女子身材长成(桃之夭夭)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条件:“灼灼其华”以“宜其室家”强调“室”;“有蕡其实”以“宜其家室”强调“家”;“其叶蓁蓁”以“宜其家人”强调“人”。“桃之夭夭”是基础,所以全诗三章全以它起兴,就是强调适龄的意思。适龄才可能“宜室”、“宜家”、“宜人”。所以,依此看来,这首诗实质上是一首对适龄女子结婚的祝词。这首诗,还该提出三点引起注意。(1)这是一篇现实主义性质的作品。因为强调女子身材长成,是“于归”的基本条件,无论如何是正确的,合理的;自然就对身材未长成的女子被动地去结婚提出了异议。作者当时是否有此认识,是一问题,而却用这一写法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是进步的。估计中国古代女子被动地过早结婚的现象,是可能严重存在的。中国早就是男权社会,一切文字记载大都出于男子之手,所以缺少正面批评女子过早结婚的记载;但十四、十五结婚的规定和十四结婚的事实,也就很可以证明有过早结婚的事实了。过早结婚是不合乎女子生理实际的,是不能宜于“夫妇居室”人之大伦的。印度现在还存在着童婚制,女子两三岁就在母亲怀抱中和差不多年龄的男孩结婚了,而且男孩死了,女子还不能再嫁。据说印度现在四岁以下的“孀妇”就有好多万。这固然是女子早婚最突出的例子,而封建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过早结婚,规定上、事实上都是有的。在封建社会之前,中国就有了歌颂身材长成的女子结婚的诗篇。真该值得我们引以为光荣(当然不是说那时的作者就有这思想,这是对作者的拔高。而这只就现实提出问题而已,这是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优越性。)(2)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意”。(3)“桃之夭夭”形象女子身材长成,用“灼灼其华”形象女子风华正茂,宜于男女居室,用“其叶蓁蓁”形象女子身体强健,能生儿育女,而由此起兴,就是既比而又兴,它很能引人将两方面互相联想,以至韵味极为深厚,真是很好的艺术手法。
-
诗的首二句,交代启程游览的经过:刚刚从陆路停下车,连忙就划起桨开始游湖。从驱车,暗示诗人是长途跋涉而来;车一停就划船,又显示出诗人游兴甚浓,好山好水吸引着他,使他迫不及待。起句简炼清峭,于叙述中见
-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
-
【原题】: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有益也近築小楼藏书楼之下建堂名曰养浩七客落成以善养吾浩然之气分韵得气字
-
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曹刿论战节选 曹刿论战(节选)(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
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原文及翻译 《及之而后知》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
-
文言文《藤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藤王阁序》赏析,欢迎参考~ 滕王阁
-
《韩诗外传》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资料 一、 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
-
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 大家学过对牛弹琴这一篇文言文吗?知道它的翻译是怎么样的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对牛弹琴文言文原
-
梦见客厅是什么意思梦见客厅,象征着你乐意展示给别人的那部分自我,还可能预示你会有朋友上门,或是收到朋友的消息。梦见客厅里高朋满座、热闹、干净的情景,预示你会有贵客临门,或有贵人相助。梦见你坐在家里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