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戏剧《王仲文·救孝子贤母不认尸》鉴赏
元戏剧《王仲文》鉴赏
《救孝子》也叫《不认尸》,全名《救孝子贤母不认尸》。主要写金代杨兴祖、杨谢祖的母亲李氏的贤慧品质。
杨母夫主死去二十多年,留下两个孩子,大儿子杨兴祖二十五岁,教其习武; 小儿子杨谢祖二十岁,教其习文。长子儿媳名唤王春香。一家人住在西军庄上,平时务农妨织,好不辛苦。尤其是杨母,夫主死后,家业消乏,养子持家,整受了二十年穷孤寡,总算把儿子抓养大,教他们学成文武艺,“一心待贷与帝王家” 。眼下一家人贫居陋巷,茅檐草舍,浇菜看瓜,种麦栽麻,穷而有志。她经常用伊尹在莘野扶耙、傅说在岩墙下拿锹锸,后来一个佐中兴事武丁、一个辅成汤放太甲的事激励儿子们专心务农,精心学艺; 还用那“无名的草木年年发,到春来那一个树无花” 的事例,教育儿子奋发读书,得志做大官,不得志为“措大” (穷秀才) ,“只守着个村学也还清贵煞” 。杨母教育儿子,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观,但也掺杂有下层劳动人民的淳厚和本分的品质。
杨家是军户,因为杨母夫主亡化,儿子尚小,贴户替她家当了二十年军。她感谢人家数年家将她寡妇孤儿“耽待煞”(对她母子非常关照、宽容) ,向替儿当军的贴户拜谢,说明现在“轮也轮着俺家当了” 。亲自前来“勾军” (征兵) 的王修然大人称赞她是“本分人家” 。杨母开始让王修然任拣一个孩子去,王修然因听了二子杨谢祖的四句“气概诗” ,认为这“是军伍中吉祥的勾当” ,“军伍中得这等识字的人,可多得用处” ,便要二小杨谢祖当军去。杨母这时却执意要让大儿杨兴祖去,理由是大子“幼小习弓马,武艺上颇熟滑,可便 (即便、就是) 凛凛身材七尺八,宜攒带堪披挂” ; 而“小的儿力气又不加,则合向冷斋中闲话,从来个看书人怎任兵甲” 。王修然大人根据一般人之常情判断: 大儿必然是她乞养过房的螟蛉之子,小儿必定是她亲生嫡养的亲儿子。事实上却正好相反,大儿是她亲生,小儿是夫主之妾康氏所养。杨氏执意不要小儿当兵,是因为“公子登筵,不醉即饱; 武夫临阵,不死则伤。倘或小的个孩儿当军去呵,有些好歹,便是老身送了康氏之子,老身死后,有何面目见亡夫于九泉之下” 。王修然惊叹说: “方寸地上生香草,三家店内有贤人” 。杨母为即将当军的儿子奉酒一杯,教育大儿“忠于君能教化,孝于亲善治家,尊于师守礼法,老者安休扰乱他,少者怀想念咱” 。但毕竟离情难耐,老人在大儿“攀鞍跨马,披袍贯甲,臂上刀扎,腰间箭插” 时,不由得她“扑簌簌泪如麻,情牵挂” 。她并不希望儿子立功受赏自已坐享荣华,只希望儿子“无事早还家” ,她要收拾好农具,如果儿子武不能战伐、文不解书札的话,就让他“趁着个一犁春雨做生涯” 。可见她对儿子在名利上并没有过分的苛刻要求,而是随时教育儿子做一个安守本分的忠孝之人,或做大官,或做顺民,都要有“德” 。
杨兴祖当军半年之后,王春香之母写信叫女儿回到娘家拆洗衣服。因为农忙时节,无人相送,杨母命二子杨谢祖把嫂嫂王春香送到林浪嘴上自已便回来。王春香独行时遇见坏人赛卢医,赛卢医在给推官行医时拐走哑婢梅香,梅香生产时死去,赛卢医把王春香和梅香衣服互换,并用杨兴祖当军临去时给春香的一把刀子把梅香脸面划破,模糊难认,将刀子揣在梅香怀里,强逼春香与自已同行。
王春香母亲王氏不见女儿回家,亲自往西军庄去接,而杨母已命二子把春香送走半个月了。两亲家同去寻找春香,“谩蹅残萋萋芬草迷荒径,凝望见段段田苗接远村” ,由于牧童的指点,来到林浪嘴上,发现一具尸体,臭气难闻,尸虫乱滚。杨母一见,“悠悠的吓了魂” ,埋怨杨谢祖断送了“心性儿淳,性格儿温” 的儿媳芳春。王氏拉杨母去见官,正好遇见推官巩得中下乡劝农并寻找梅香,王氏诬告杨谢祖调戏春香未遂而将她杀死,杨母只承认衣服是春香的,尸体不是儿媳。推官怕累自己,把这人命官司推给令史判断。令史却要用自己那管比刀子还快、可以断人死生的笔把这暗昧官司问成,命张千打着杨母去认尸首。杨母质问令史;这关天的人命事“又不曾经检验,怎着我尸亲认”?这时杨谢祖从尸体上发现哥哥的刀子,令史以此为据,振振有词地诬断谢祖“欺兄杀嫂” 。杨母虽承认刀子是大儿兴祖的,衣服是儿媳的,但尸首却不是儿媳,提议“唤一行仵作 (古代官署检验死伤的人家)仔细报缘因。”令史借口夏天署日,不能检尸; 杨母教他用艳醋儿润,用粗纸儿温,洗垢寻痕,把行凶、起衅缘由辨明,将主谋、证人问清。令史却以势压人,硬是借口“六月天道”不予检尸,只命张千唤个巧笔丹青依着尸首画个图本,让杨母画一个字,把尸首烧毁,依着尸首图本打官司。杨母坚决反对烧毁尸首,要求“生殡” ,以便留着尸体“别冤屈,辨清浑” 。可是令史却独断专行,硬是要焚毁尸首,逼婆子认尸伏法。
杨母这善良之人,本来家业消疏,现在却遇见这非钱不行的官司,又碰上这滥官昏吏,教她对谁分诉! 令史企图从她婆媳、叔嫂平时关系中找破绽,杨母以“叔嫂和睦” 、婆媳无间相回答,并非常肯定地告诉令史: 认为小儿发意生情杀了嫂嫂是没有根据的,她希望令史“揣明镜悬秋月,照肝胆察实虚” ,与她这平人做主。令史耍奸使诈,诡称让杨母去司房画字保小儿出去,骗走杨母,将杨谢祖单独栲问。杨母听到小儿谢祖“受摧残,遭凌辱” ,挨打呼痛,昏死过去;又看见祗候们“揪头发将名姓呼,喷冷水将形容来污” ,不由她“放声痛哭” ,冲上前去,呼儿斥吏。令史欺骗她,谎说杨谢祖已招认了“欺兄杀嫂”之罪。杨母坚持: 没有检尸,不能定罪。令史仍借口尸首毁坏,难以检复,而把衣服刀子作为定罪之证。杨母说“知子呵莫过母” ,如果儿子真的“犯了王条,违了法度” ,那她理应让儿偿命,就是她这个做娘的也心甘情愿为媳妇吃刀; 现在的问题是儿子明明是“含冤负屈” ,却硬要她母子俩偿命,难道她儿子的命只值三文钱,她老太婆的身价就这样低? ! 她说: 儿子从小教习儒业,温良恭俭让五德齐备,“行一步必达周公礼,发一语须谈孔圣书” ; 她儿子不是那等“尘俗物” ,决不会做欺兄杀嫂的“凶徒” ; 她指斥官府“糊涂” ,“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栲的招伏,把囚人百般栓住,打的来登时命卒” ,“官人每枉请着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捆麻绳用竹签,批头棍下脑箍。可不道父娘一样皮和骨,便做那石镌成骨节也槌敲的碎,铁铸就的皮肤也煅炼的枯,打得来没半点儿容针处” ; 她斥责“官心似铁,官法如炉” ; 她看到儿子带一具一百二十斤重的枷,象死羊般被拖奔到牢中去,心如刀绞,满肚冤屈,叫不出声,欲向前冲去又被揪捽住。但她并不就此屈服,她相信有“清耿耿的赛龙图”,她要大步直奔中都路,磕头写状呈都省,衔冤洒泪挝怨鼓,状告开封府“令史们偏向,官长们模糊” 。
恰好大兴府尹王修然带着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采访孝子顺孙,来到河南府审囚刷卷(查卷) ,并封赠贤孝的杨氏一家。他查到杨谢祖“欺兄杀嫂”的文卷,提来谢祖相问,谢祖说明了冤情; 王修然向令史索要尸亲的“准伏支状” ,令史临时派张千欺骗杨母画字,因李万及时向杨母揭穿骗局而未能得逞。杨母正为当军的大儿“临阵场” ,坐牢的小儿“赴云阳”而“寸断肝肠” ,连做梦也梦见“犯罪的赦免出牢房,当军的释放还乡党” ,却碰见张千骗她画字,便拖令史去见王修然,申明冤屈,指出令史既不检尸,又不招呼尸亲,便恃势“将人问枉” ,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今天自已孩儿偿了命,明日倘若拿住真正的杀人贼,谁偿自已孩儿的命?
王修然正在为难,不知如何下断才好;因为王修然的推荐和本人作战英勇而升为金牌上千户之职的杨兴祖,领着妻子王春香前来告状。原来王春香被赛卢医拐逼到家,王春香死不相从,赛卢医对她白日打五十棍,晚间打五十棍,着她打水浇畦,使她欲告不能。杨兴祖因得官探家,遇见打水的王春香,得知事情经过后,和妻子一起拿赛卢医到开封府见王修然。王修然下断; 本处官吏“刑名违错,杖一百,永不叙用; 赛卢医强夺妻女,市曹中明正典刑; 王氏妄告不实,杖断八十” 。王春香出于孝心,愿替母亲受杖,王修然鉴于春香贤孝而免杖其母,并封赏杨母一家。杨母感谢王大人使她一家由“地狱到天堂”。
此剧主旨在颂扬杨母一家人的贤与孝,重点颂扬杨母的贤; 同时揭露了昏横的官吏,赞扬了公正的清官。
-
人有亡斧者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传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 乘醉跨驴,经
-
白居易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 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
语义说明:形容文字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使用类别:用在「浅显易懂」的表述上。 老妪能解造句:01这本书读起来浅白幽默,真可说是老妪能解。 02白居易的诗因为写得老妪能解,所以有着广大的读者。 03歌仔
-
【原题】:十一月十九日瑞雪应时百寮入贺仆以病告翌日从驾朝德寿宫马上口占
-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
-
龚自珍《已亥杂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
出师表文言文试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
李善的《文选》注说,这首诗谢朓本集原题作“和徐都曹勉昧旦出新渚”。徐勉,字修仁,是谢朓的朋友。昧旦:即黎明、拂晓,语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可见时辰约略后于鸡鸣之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