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鉴赏
作者: 樊洛平
廖华歌
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开了,我留下了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我留下了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我留下了畏葸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我留下了徘徊与进击的脚印……
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脚印。
情愿的也好,不情愿的也好,都是要“留”下的啊!
一个“留”字,给人多少的思索,多少的启迪……
人们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其实,留名者不多,脚印倒是人人都会留下的。人走过了,生活过了,身后便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大的,小的,深的,浅的,笔直的、曲折的,成熟的,稚嫩的……
无数的脚印,是一个个生命的着力点,时间将它连缀成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这路上,刻记着生命的每一寸历程,每一分价值。
无数的脚印,是双足写下的文字,历史将它编织成一部自传体的史书。这,便是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它如一页页日记,记载着太阳下的功过,也记载着月亮下的隐私;它如一幅幅浓重的油画,描画着葱绿的希望,殷红的期待,也描画着灰蓝的梦影;它如一首首长诗,默吟着一个个喜怒哀乐的人生故事……
无数的脚印、是一个个抑扬顿挫的音符,生活将它谱成一支“生命奏鸣曲”。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舒缓,象叮冬的溪水,从脚下泄出,在地上流淌……
于是,我每迈一步,便感到象给大地打上一个生命的印戳,感到有一滴浓重的墨水在脚下浸润,有一个响亮的音符从脚下飞出……一种人生的庄严感、责任感便涌上了我的心头!
站在这叠满足印的大地上,我听得见勤奋的时间老人掀动书页的沙沙声。那史书的每一页,正面就是白天,背面就是夜晚。它不允许涂改,也不等待停顿与徘徊,或密密麻麻地记下我的奔波与喜悦,或留下我的倦怠与空虚……于是,我惶惊地迈起了双脚,加大着步履,也加大着生命的旅程,朝着远方的地平线奔去。我赤裸的双足奔跑着,给我的人生大书留下了一行闪光的文字,也给生我的大地留下了一串深深的吻痕。在这吻痕里注满了我对人生真诚的爱情……
我也分明看得见,那串串留在草地上的带着体温的脚窝,犹如连天的石阶,一直叠向泰山的峰巅,那上面正行进着一支新的铁流。于是,我便从身旁匆匆奔走的人群中,从远处的田畴里,听到了一曲磅礴而雄浑的新的《黄河协奏曲》。我迎了上去,用双足投入了这个伟大的合唱。当我从中听到了那个属于我的铿锵的音符时,我便感到,生命永远象那奔腾的黄河中的一朵浪花,永远不再孤独,永远充满了力量。在我的歌唱中,信念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直跃上了泰岳之巅……
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脚印!
就在我这短暂的回首之间,我突然发现:走平坦的路,脚窝最浅;走泥泞的路,脚窝最深;留在石阶上的脚印最久;留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望着那深深的脚印,我便仿佛又回到了当时那汗流浃背的跋涉之中,又记起了那跋涉的艰辛,更记起了那艰辛跋涉所赢来的胜利和这胜利激发起来的加倍的欢乐和信心。那是奋斗的标记,那是开拓的标记!
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脚印永远为开拓者大书特书。
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地走!
(选自《散文》1983年第11期)
我们把人生的脚印留给大地。《脚印》把新鲜的思索和感受带给我们。
读《脚印》,扑面而来的是奋进开拓的青春气息,是昂扬向上的时代雄风。文章从“我”生活天地里的几多步履起笔,由人世间的无数脚印生发开来,使人惊异于那串申脚印背后纷繁的世界,多彩的生命;继而透过“我”赤足奔跑的、奋力攀登的脚印,凸现出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投身于时代合唱的跋涉者形象。在作者笔下,前进的足迹成为奋斗的标记,最深最美的脚印记载了跋涉者的艰辛与骄傲,由此激发出令人壮怀不已的豪气,搏击人生的快乐。纵观全文,奋斗的精神是人生支点,激情的涌荡如红线贯穿,它带来生命的饱满与蓬勃,带来青春的鲜活与律动,也带来文章美的力度。
读《脚印》,跃人眼帘的是美不胜收的艺术形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排比等多种艺术手法,任想象的翅膀飞扬,由美丽的文字流淌。那串申脚印幻化出一页页倾吐心声的日记,一幅幅描绘人生的油画,一首首默吟喜怒哀乐的长诗,一支支抑扬顿挫的生命奏鸣曲,一个个深深的吻痕,一叠叠连天的石阶,一次次奋斗的标记……。这本是平淡无奇的脚印经过作者的渲染和描绘,化作了生动可感的形象,并以新的魅力锲入我们的心灵,不由得我们重新回首身后的足迹。
读《脚印》,回旋你心头的是一种思的魅力。从最平凡处着眼,捕捉我们日日稔熟的生活,咀嚼我们人人经历的人生,这使得《脚印》平中见奇,小处见大,具有了一种朴素而隽永的哲理情思。在人世间的漫漫长旅中,留下痕迹最多的是脚印,伴随生命最久的是脚印,记载人生进取顿挫最真实的是脚印,而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也是脚印。作者从这普通的脚印生出奇想,把它与自传体的史书、生命的奏鸣曲、大地的吻痕联系起来,以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责任和时代的召唤对它进行阐释和开掘,这就提升了我们对平凡生活的思索层次。尤其是结尾部分关于脚印的种种发现,在诗意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融汇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它耐人品味,启人心扉。
-
文言文自我介绍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于提高学生写作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甚至传承
-
作者: 周溶泉徐应佩 在你面上我嗅到霉叶的气味, 倒塌的瓦棺的泥砖的气味, 死蛇和腐烂的泥沼的气味, 以及雨天的黄昏
-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言:“乘舆不出,无以定大计,宜徙幸
-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
古代四大美女的爱情故事,除了王昭君稍稍空白,其余三位都可以用荡气回肠四个字来形容,而其中又以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最为完整。">
-
作者乘舟东行,在北固山下停留时,一路奇绝景物触发奇妙情思,吟成这首唐诗中的千古名篇。次:旅行中停留。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水。">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节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曾总结,“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
-
【博学多才解释】学问广博,又有多方面的才能。博:多、广。学:学问、学识。才:才能,技能。 【博学多才辨析】和“博学多识”都有学问广博的意思,但“博学多才”重在才能多、本领高;“博学多识”重在
-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避暑》一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大家一起看看小编给大家提供的以下译文吧。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