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先秦散文·战国策·知伯身死国亡地分(赵策一)》原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31:01阅读:684

《先秦散文·战国策·知伯身死国亡地分(赵策一)》原文鉴赏

知伯帅赵、魏、韩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未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欲(10),赵葭谏曰(11):“彼请地于韩,韩与之,请地于魏,魏弗与,则是魏内自强(12),而外怒知伯也。然则其错兵于魏必矣(13),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14),赵襄子弗与(15)。知伯因阴结韩、魏(16),将以伐赵。



【注释】 ①知伯:名瑶,晋六卿之一。另五卿为赵氏、魏氏、韩氏、范氏、中行氏。 ②请:求,索。 ③韩康子:名虎,或云名虔。 ④段规:韩氏家臣。 ⑤鸷(zhi,音至):凶猛。愎(bi,音必):执拗。 ⑥其:表示祈求。 ⑦狃(niu,音扭):贪。 ⑧乡:通“向”。 ⑨说:通“悦”。 ⑩魏宣子:《史记》作魏桓子,名驹。(11)赵葭:魏氏家臣。 (12)自强:独自逞强。 (13)错:通“措”。措兵:加兵。 (14)蔡皋狼:地名,在今山西离石。 (15)赵襄子:名毋恤,字亦作无恤。 (16)阴结:暗中勾结。



【今译】 知伯率领赵、魏、韩三国的军队攻打范氏、中行氏,灭掉了他们。过了几年,知伯派人向韩国索要地盘。韩康子不想给,段规劝谏道:“不行。知伯为人贪婪,凶狠执拗。他来要地盘,不给他,必然会进攻韩国。您还是给他。给了他,他贪心不足,又会向其他国家索取地盘。别的国家不肯从命,他必然以刀兵相见。这样一来,韩国就可以免受灾难,静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了。”韩康子道:“有道理。”于是派人送给知伯一座万户的县城,知伯非常高兴。接着他又派人向魏国索要地盘。魏宣子不想给,赵葭劝谏道:“知伯向韩国要地,韩国给了他。向魏国要地,魏国不给,那我们魏国就是对内逞强,对外却惹怒了知伯。这样一来,他定会向魏国进兵,我看不如给他。”魏宣子道:“好。”于是派人送给知伯一座万户的县城,知伯非常高兴。接着又派人去赵国,索要蔡皋狼这块地方,赵襄子不给。知伯便暗中勾结韩国、魏国准备进攻赵国。

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三使韩、魏,而寡人弗与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泽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君曰:“诺”。乃使延陵王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11),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12)?”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13),皆以狄蒿苫楚墙之(14),其高至丈余,君发而用之(15)。”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16)。君曰:“足矣。吾铜少若何(17)?”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18),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君曰:“善。”号令以定.备守以具(19)



【注释】 ①张孟谈:《史记》作张孟同,赵氏相。 ②三使:三次派遣使臣。 ③董阏安于:赵氏家臣,《史记》作董安于。 ④简主:即赵襄子父赵简子。才臣:有才之臣。 ⑤晋阳:今山西太原。⑥尹泽:赵氏家臣。循:因循,继承。 ⑦余:遗留。 ⑧延陵王:赵氏家臣。将:率领。之:到。 ⑨行:巡行。 ⑩案:验察。 (11)仓廪(lin,音凛):仓库。 (12)矢:箭。奈何:怎么办。 (13)公宫:公家建筑。垣:墙。 (14)狄:通“荻”:草名,似芦苇。蒿:草名,艾类。苫:苦之讹,苦通“楛”,木名,坚可制箭。 (15)楚:木名,即牡荆,可制箭。发:拆除。 (16)箘( jun,音俊) 簬(lu,音路):竹之一种 (17)若何:怎么办。 (18)炼铜:熟铜。质:材料。 (19)备守:防守措施。以具:已经完备。以:通“已”。



【今译】 赵襄子把张孟谈找来,告诉他道:“知伯为人,表面对人亲热,而内心却疏远冷淡。他三次派人到韩国、魏国(和赵国)要地,我却没给他。他必定会领兵攻打我,现在我到哪里定居才好呢?”张孟谈道:“董阏安于是先君简子的才能卓越的家臣,世世代代治理晋阳,如今由尹泽继任。董阏安于治政从教的遗风至今尚在,您还是定居晋阳吧。”赵襄子道:“好吧。”于是派延陵王率领车马先去晋阳,他自己随后跟上。到了晋阳,赵襄子巡视城郭,验查府库,视察粮仓,然后叫来张孟谈,对他说道:“我们的城郭完整坚固,府库财物充足,粮仓满满登登,但是没有箭,怎么办?”张孟谈道:“我曾听说,董阏安于治理晋阳的时候,公房的墙壁都是用荻、蒿等草类和楛、楚等木类修成的,墙高一丈多,您拆掉它可以用来做箭。”赵襄子于是叫人拆下来一试,其坚硬程度比箘簬还要强得多。赵襄子又道:“箭是够了。但是我们缺少铜,怎么办?”张孟谈道:“我听说董阏安于治理晋阳的时候,公房柱子的材料都是熟铜,请您叫人拆下来使用,那会使不完的。”赵襄子道:“对。”号令一下达,各种防备措施都准备完毕了。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赢。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责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日:“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11)。我谋未遂而知(12),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注释】 ①乘:逼近。 ②舒:散开。 ③决:挖开。晋水:水名。源出山西太原东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注汾河。知伯所决即北渠。 ④巢居:于高处筑棚。 ⑤悬釜(伯u,音斧):挂起锅。炊:做饭。 ⑥赢(lei,音雷):瘦弱。 ⑦匮(kui,音愧):缺乏。 ⑧无为:无须。贵:重视。知士:有才智之士。知:通“智”。⑨释:放弃。 ⑩阴见:秘密会见。 (11)粗中:内心对人疏远。少亲:少爱,无情。 (12)遂:成功。



【今译】 知氏、韩国、魏国三国的军队兵临晋阳城下,双方于是开始了攻防战。打了三个月,未能打下晋阳城,知伯便散开军队,围住了晋阳,然后挖开晋水,来了个水灌晋阳城。晋阳被包围了三年,城内的人因为到处是水,只好在高处搭棚子居住,吊起锅来烧饭,财物粮食快用光了,士兵病得衰弱不堪。赵襄子对张孟谈道:“粮食吃光了,守城的力量用尽了,士大夫病倒了,我无法坚守了,准备献城投降,怎么样?”张孟谈道:“我听说,如果不能起死回生,不能转危为安,那么谋臣智士就不值得重视了。您丢开投降这个打算,不要再说了。请您让我去见见韩国、魏国的君主。”赵襄子道:“好吧。”张孟谈于是秘密会见了韩、魏的君主,向他们说道:“我听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如今知伯率领你们两国攻打赵国,赵国要灭亡了。赵国一灭亡,那就该轮到你们二位了。”两位君主道:“我知道会这样。知伯为人,内心对人疏远冷淡,刻薄寡恩,残忍无情。要是我们的策划未实行就被他知道了,那么必将大祸临头,你看如何是好呢?”张孟谈道:“谋划从您二位嘴里讲出来,由我耳朵听进去,别人不会知道的。”两位君主便和张孟谈秘密约定了三军反戈,定好某日之“夜”起事,然后派张孟谈潜入晋阳。张孟谈把情况报告了赵襄子,赵襄子再三感谢他。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知伯曰:“兵着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其利(11),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知过曰:“不杀则遂亲之。”知伯曰:“亲之奈何?”知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12)



【注释】 ①朝:晋见。 ②知过:知伯同族之人。辕门:领军将帅的营门。 ③二主:指韩康之、魏宣子。殆:大概:恐怕。变:叛变。 ④矜(jin,音今):骄矜。 ⑤行高:趾高步阔。 ⑥约:盟约。谨:郑重。 ⑦说(shui,音税):劝说。 ⑧色动:颜色改变。意变:情绪波动。 ⑨背:叛。 ⑩着:迫。 ( 1 1 )旦暮:早晚。飨:通“享”,享受。 ( 1 2 )去:离开。见:通“现”。



【今译】 张孟谈顺便拜会了知?? 出来时在辕门外碰到了知过。知过入内对知伯说道:“韩、魏两国君主恐怕要反叛。”知伯道:“何以见得?”知过答道:“我在辕门外碰到了张孟谈,看到他得意扬扬,高视阔步。”知伯道:“不会的。我同韩康子、魏宣子郑重约定,灭赵后三家瓜分赵国的土地。我待他们很亲近,他们肯定不会欺骗我。你放心,别再说了。”知过出去看到了韩康子、魏宣子,又进来劝知伯道:“韩康子、魏宣子脸色有变,心神不定,肯定要背叛您,不如叫人把他们杀掉!”知伯道:“大军围攻晋阳已有三年了,早晚之间会攻下它来,分享好处。这个时候,他们竟会产生二心,不可能!你谨慎些,不要再说了。”知过道:“要是不杀,那您就亲近他们。”知伯道:“怎么个亲近法?”知过道:“魏宣子的谋臣叫赵葭,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打算。您最好同魏宣子、韩康子约定,灭赵后就封给赵葭、段规每个人一座万户县城。这样,魏宣子、韩康子就不会变心,您也就会随心所欲了。”知伯道:“灭赵后三家分享赵国领地,要是再封给那两人每人一座万户县城,那我得到的太少了,不行。”知过见知伯不肯采用自己的计谋,不肯听从自己的劝告,便退出来,把姓改成辅氏。从此离去,不再露面。

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政知伯军而禽知伯

知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夫不听知过,亦所以亡也。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注释】 ①视:目光。 ②后:晚。 ③翼而击:夹击。 ④犯:冲。 ⑤禽:通“擒”,捉获。



【今译】 张孟谈得知这个消息,进见襄子道:“我在辕门外碰到过知过,他的眼神流露出对我的怀疑;他进去见知伯,出来后改变了姓氏。今天晚上不出击,就必然来不及了!”赵襄子道:“好。”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韩康子、魏宣子,对他们说道:“夜晚动手,杀掉守卫堤坝的官吏,然后挖开堤坝,水淹知伯的军队。”知伯的军队为了救水,乱成一团,韩、魏的军队从两翼夹攻,赵襄子率兵迎头痛击,将知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知伯。

知伯败战身死。国家随之灭亡,土地被韩、赵、魏三家分掉。天下之人都耻笑他,这是他贪婪无厌所致啊。不听从知过的劝告,这也是他灭亡的一个原因啊。知氏一族被斩尽杀绝,只有辅氏得以幸免。



【集评】 清·储欣《国策选》:“段规、赵葭、张孟谈、知过,纪一大事,只以四谋臣成文。”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好利而鸷’四个字,便已了却智伯矣。乃作者必要重重迭迭提出智伯之为人而详写之者,盖深恶而痛绝之,为黩货无厌者戒。故一书之不足而至于再,再书之不足而又至于三也。末后将覆亡铁案明白结断,一‘亦’字有无穷意味,便把他罄竹不尽,决波难涤底罪状,都在此‘亦’字上敲肤剔骨。最为冷然幽峭之笔,即进而与阳秋争风霜斧钺旨,其谁曰不可?”



【总案】 春秋末期,晋国的大权落入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之手。六卿之间又彼此征伐,相互争战。公元前453年,知氏等四家攻灭范氏、中行氏之后,韩、赵、魏三家又联手灭掉了知氏,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本文即叙述了三家灭知氏的经过,反映了战国初期晋国新兴势力之间的兼并战争。

文章以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提示了知伯必然灭亡的原因。写知伯三次索地,表明他贪心不足,得寸进尺;写知伯两拒知过,又表明他鼠目寸光,刚愎自用。在客观而冷静的笔调中,已经透露出如此为人安能不败的结局。篇末的议论则更加明确的断言:知伯的灭亡正是由于他“贪欲无厌”和“不听知过”的缘故。记叙的倾向与议论的鲜明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文中对几位谋臣策士的刻划也比较成功,张孟谈的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和扶危济困,知过的通晓敌情、明察秋毫和远见卓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徐 积《花下饮》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作者已届老年,心境恬淡,花下饮酒,随意点染,既不含蓄,又不用典,而真趣盎然,有意到笔随之妙。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八句,点题扣题,写花下饮酒之乐。"> 王安石《上人书》原文翻译赏析

    上人书 王安石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 小家碧玉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指平常人家年轻貌美的少女。 使用类别:用在「清纯女子」的表述上。 小家碧玉造句:01我们这小家碧玉,哪里比得上贵府的大家闺秀呢? 02虽然她只是小家碧玉,但举止却落落大方,一点也不羞手羞脚。

  • 大材小用|大材小用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大材小用,指把大的材料用于小的用处,比喻人才使用不当。 【成语解释】 材:木料;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大材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人尽其才。也指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 【成语出

  • 狼文言文习题

    狼文言文习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

  •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

  • 吴钧陶·秋夜

    作者: 王海龙 雨 滴落 在心的深潭 夜的深潭 "> “千夫指”、“孺子牛”的诗句“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毛泽东尊崇鲁迅,称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林庚·谈诗

    这一篇诗里既指孟冬,又说秋蝉,于是引起了诗家的争辩。有一派的主张以为《汉书》上说,“高祖十月至霸上,故以十月为岁首”,春既是十月,那么孟冬一定是七月了。">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