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唐宋八大家《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散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30:50阅读:525

唐宋八大家《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散文鉴赏

赵郡①苏轼,余之同年友②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③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④,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⑤。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⑥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⑦。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

①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北宋末年升为庆源府。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由于他的远祖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轼除署“眉山苏轼”外,又称“赵郡苏轼”。②同年友:古时称同榜考取功名者为同年。③闳:宏大。④司法参军:官名,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⑤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⑥庸讵:也作“庸遽”,岂、难道的意思。⑦择而取之:指在古文与时文、道与世俗之间的选择。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两人的邀请,曾巩写了这篇十分著名的文章。

宋初百余年间,文风犹沿晚唐五代颓习,夸声色、讲偶对、空洞卑弱的“时文”泛滥一时。虽然以阳修为首的人笃行儒道,极大地扭转了文坛风气。但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古文与时文一直在反复激烈斗争。蜀士黎、安二生学习古文,被乡人笑为迂阔。曾巩便借赠序的机会,反击世俗对古文运动的指责,向有志于古文的黎、安二生表示赞赏,并自谓“迂阔”,且以“迂”为善,表现了作者对“道”的不渝的忠诚。

首段介绍、黎、安二生,称赞他们的文学才华。介绍黎、安二生,却并不立即下笔,却先写苏轼,再写苏轼来信赞二生,然后写其人其文,旨在以文坛大师烘托黎安二生,突出二生文才。后才写黎、安二生先后携文拜访自己,赞赏他们的文“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最后再以苏轼“善知人”作结,表面赞赏苏轼,实是是迂徐曲折地夸赞黎、安二生。

本文还运用了正话反说的手法,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名之,正话反说,文曲意直。黎、安二生请曾巩为之辩驳。曾巩并没有正面为之辩驳,而是抓住“迂阔”二字生发出许多议论,从而揭露了世俗的谬误。此段文字虽然简短,却显示出内在的锋芒。

最后一段说理叙事更为曲折。作者先自顾而笑,再言自己的迂比二生更甚。进而分析自己和二生的迂,从而得出结论说,黎安二生的“小迂”是为“文”之迂,是文风问题;自己的“大迂”是为人之迂,是“道”的问题。作者以“迂”为善,表现决不附和颓倾的世风,对“道”的不渝的忠诚,及我行我素、无所畏惧、勇于躬行直道的可贵精神。

文末以“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来回复黎生“将解惑于里人”的请求。行文至此,似在回绝黎生解惑的请求。但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接下来作者才转入正题,分析迂的善与不善,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黎、安二生,让他们自己选择,看似没有回答黎、安二生的疑问,但文中满含期待的语气,实际是以一种含蓄和缓的方式劝勉二生坚守儒道,不要顾忌世俗的嘲笑。正话反说,欲扬先抑,用讥世之词为二生和自己作了有力的辩护。

后人评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文之近俗者,必非文也。故里人皆笑,则其文必佳。子固借迂阔二宇,曲曲引二生入道。”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偷鸭求骂文言文注释

    偷鸭求骂文言文注释   《偷鸭求骂》,也作《骂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版本) 年代:清朝 作者:蒲松龄 体裁:记叙文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偷鸭求骂文言文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墨子》之《所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所染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 眉清目秀造句六则

    【眉清目秀解释】形容相貌清秀端庄。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美丽秀气而不俗气。 【眉清目秀造句】 ①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 ②人们以为这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 《到京师》赏析

      “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

  • 黄庭坚《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全诗赏析

    明窗盘礡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 中考语文《三峡》文言文复习

    中考语文《三峡》文言文复习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选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最新选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

  • 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

    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桃花源记中的一句,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  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原文 

  • 《百家姓昌》文言文

    《百家姓昌》文言文   《百家姓昌》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昌」源出 ;  一﹕出自「妊」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传说上古有昌意,为黄帝之子,「嫘祖」(黄帝

  • 说“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柳宗元的一篇有名的文章。书中述说自己作古文的体会,有“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