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用典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中引用
■解读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这句话,对于做人做官都有深刻启示。一个人欲望太强,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一个人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心态决定状态。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只有从内心涵养一汩清泉,才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力戒浮躁,就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流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原典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释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世人多以为出自诸葛亮。其实,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语浅而意深,富有哲理,采用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方法,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致远”。通过学习明志,宁静修炼,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
三百多年后,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用了这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同‘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罗贯中所撰《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刘、关、张二顾茅庐,看到诸葛草庐中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处以肯定句式取代了否定之否定句式,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理念广为流传。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的归纳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
-
燕歌行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 "> 《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於山》鉴赏
【原题】: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於山水之乐以奉寿母而末章以忠孝诏诸来者寓意深矣索诗寄之二首
-
作者: 孙培人 永恒终于又使他变还自己的本相, 诗 "> 李渔《断肠诗哭亡姬乔氏》悼念亡姬诗篇
这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悼念亡姬的七言律诗。乔氏,名复生,山西人,出身贫家。她富有艺术天才,是李渔戏班中最重要的旦角。十三岁,即跟李渔为姬妾,两人情好甚笃。"> 梦见丑闻
梦见丑闻是什么意思梦见丑闻,若是出现在生活中,这会是一件令人很丢脸、很难看的事,但若出现在梦中则是大吉之兆了。梦见自己闹出了丑闻,表示你即将要出人头地,名气上升,做生意之人有要发财之兆,做官之人有要升
-
对牛弹琴文言文 对牛弹琴这个典故你是否清楚呢?这篇文言文你看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
-
在古典诗词中,“鸥盟”常被用于表现超逸出世的情趣。作者自言梦中也会与白鸥结盟,并无加害之心,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必惊惧。">
-
上片用刘表、王粲事,抒写怀才不遇的郁闷。“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起句突兀,化用《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之句,“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这一句是把握词旨趣
-
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区别 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实词: 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