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上(节选)·《孟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告子上(节选) 《孟子》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51〕也,其所以陷溺〔52〕其心者然也。今夫麦〔53〕,播种而耰〔54〕之,其地同,树〔55〕之时又同,浡然〔56〕而生,至于日至〔57〕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58〕,雨露之养、人事〔59〕之不齐〔60〕也。故凡同类者,举〔61〕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62〕曰:‘不知足而为屦〔63〕,我知其不为蒉〔64〕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65〕也;易牙〔66〕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67〕,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68〕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69〕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70〕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71〕,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72〕,天下莫不知其姣〔73〕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74〕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75〕之木尝美矣,以其郊〔76〕于大国也,斧斤〔77〕伐之,可以为美〔78〕乎?是其日夜之所息〔79〕,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80〕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81〕,是以若彼濯濯〔82〕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83〕焉,此岂山之性〔84〕也哉?虽存乎人〔85〕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86〕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87〕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88〕,平旦〔89〕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90〕,则其旦昼〔91〕之所为,有〔92〕梏〔93〕亡〔94〕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95〕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96〕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97〕焉者,是岂人之情〔98〕也哉?故苟得其养〔99〕,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100〕。孔子曰:‘操〔101〕则存,舍〔102〕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103〕。’惟心之谓与〔104〕?”……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10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106〕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07〕有所不辟〔108〕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109〕食,一豆〔110〕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111〕而与之〔112〕,行道之人弗受;蹴〔113〕尔而与之,乞人〔114〕不屑也;万钟〔115〕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16〕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117〕与?乡〔118〕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119〕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120〕,放〔12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122〕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于身〔123〕也,兼所爱〔124〕。兼所爱,则兼所养〔125〕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126〕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127〕之而已矣。体有贵贱〔128〕,有小大〔129〕。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130〕。今有场师〔131〕,舍其梧槚〔132〕,养其樲棘〔133〕,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134〕人也。饮食之人〔135〕,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136〕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137〕?”
公都子问曰:“钧〔138〕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139〕其大体〔140〕为大人,从其小体〔141〕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142〕不思〔143〕,而蔽于物〔144〕。物交物〔145〕,则引〔146〕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147〕,不思则不得也。此〔148〕天之所与我〔149〕者。先立〔150〕乎其大者〔151〕,则其小者不能夺〔152〕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有天爵〔153〕者,有人爵〔154〕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155〕其天爵,而人爵从之〔156〕。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157〕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158〕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159〕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160〕,非良贵〔161〕也。赵孟〔162〕之所贵,赵孟能贱之〔163〕。《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164〕也,所以不愿〔165〕人之膏粱〔166〕之味也;令闻广誉〔167〕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168〕也。”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①。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
屈原·橘颂后皇①嘉树,橘徕服②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③剡棘④,圆果抟兮。青黄杂糅, ">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
-
文言文画蛇添足的翻译 画蛇添足一般指聪明的人,反而把事情办糟糕了。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文言文画蛇添足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画蛇添足 作者:刘向 楚有祠者,赐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
-
水调歌头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
-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何处它年寄此生”,来
-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 [唐]孙樵 【作者小传】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关东(函谷关以东)人,具体郡县已不可知,生卒年亦不详。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授中书舍
-
常熟有桑悦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常熟有桑悦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