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答李浣》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答 李 浣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因出身关中望族而入宫为三卫郎,即皇帝的卫士。肃宗乾元元年(758)入太学读书。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后担任过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四库全书》收《韦苏州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四首。
李浣是诗人担任洛阳丞时的同事,李浣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担任洛阳主簿。韦应物还在《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一诗中写道:“吏局劳佳士,宾筵得上才。终朝狎文墨,高兴共徘徊。”可见他们相处甚欢。后因韦应物秉公执法,得罪了军队官兵,被告了一状,于是于永泰二年(766)罢官闲居,李浣也受牵连丢掉了官职,到楚地隐居。他给韦应物写了一首诗,韦应物写《答李浣三首》作为回应,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前两句谈自己的情况。刚刚在树林中读了《易》,接着又来到溪水边观赏那里的鸥鸟。一个“闲”字说明他真是无官一身轻。《易》虽为卜筮之书,实际上也是一部哲学著作,主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话来说,就是“《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可见诗人闲下来以后,还在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后两句是询问李浣的情况:楚地的诗人很多,你与谁来往最密切呢?一提到“楚”,人们就会想到湖南湖北地区。其实楚国在灭亡前的首都是“郢都”,也即寿春(今安徽寿县),其势力范围包括江苏中部地区。这里当指楚州(今江苏淮安楚州)。因为《答李浣三首》的第一首说:“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可见李浣的诗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寄到洛阳的。“饶”是多的意思,楚国确实出现过许多词赋家,如屈原、宋玉等。
我们要注意到诗中所竭力表现出来的闲适生活与心情,是为了宽慰李浣,也是为了宽慰自己。真的心平气和,哪里都可以读《易》,又何必刻意到林中去读呢?如果在书房里读不进去,那么到林中就更读不进去了。再说诗中提到“楚俗饶词客”,最有名的当然是屈原,而他恰恰是因为不被理解,遭到流放,才写出《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来。正因为诗人自己与李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才写诗赠答。如果真的很享受他们所过的罢官以后的生活,也许他们就写不出这些诗了。
-
梦见大海的各种情况之解析:如果是梦到在平静的海边散步,则你对目前的处境比较满意。如果梦到大风浪,则是一种变化的种磨擦的表现,生意中可能有不确定的因素,感情上,可能会有磨擦。梦见在海面上
-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 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砦,继勋引兵转斗至嘉
-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眼
-
《论语·季氏》文言文阅读题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②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③。’鲤退而学《诗
-
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
-
张孝基仁爱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
-
人的一生会飞快的过去,所以要享受当下、热爱生活,人们死后会埋在坟墓里,有些地方会将亲人的遗体放在棺材里然后进行土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有些风俗就被取消了,现在的城市因为土地紧张,修建了很多统一的
-
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海龙王的喽罗——虾兵蟹将 海龙王吃螃蟹——敲骨吸髓 寒冬腊月摆龙门阵——冷言冷语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
-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①。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②。恨天涯锦字稀③,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④,一搦腰肢细⑤;痴,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题⑥,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⑦,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⑧,有白
-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那么《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