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谈《红楼梦》之精神:解脱》
谈《红楼梦》之精神:
解脱
人生被欲望所支配,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造成了人生的痛苦,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人生的痛苦也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殚思竭虑地经营自己的生活,为将来苦心谋划,都是为了满足心底的欲望。生存是人生最基本的欲望,但欲望并不局限于生存之欲。
王国维说:“且人生苟为数十年之生活计,则其维持此生活,亦易易耳,曷为而其忧劳之度,倍蓰而未有已?”《记》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活着除了最基本的生存之欲外,还有结婚和出仕的欲望,王国维认为,如果能摆脱这些欲望的束缚,那么人生能减少一半的烦恼和情绪波动。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人们找到摆脱欲望的出路呢?对此,王国维认为只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思想,能够在哲学领域做到这一点。
无从逃避的欲望
在文学领域中,艺术再现人生欲望与苦痛交织的作品并不少见,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却寥寥无几,《红楼梦》不仅表现了这一命题,还提出了解决之道。基于这样的观点,王国维视《红楼梦》为一部“绝大的着作”。《红楼梦》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出身来历设定十分有趣,他本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下的一块顽石,在经过锻炼之后有了灵性,见其他石头炼成之后都被用来补天了,只有自己被女娲娘娘弃之不用,于是自怨自艾。王国维通过对这段贾宝玉前世经历进行分析,认为人全部的痛苦与堕落统统源自欲望,是意志自由的罪恶。
贾宝玉这块顽石的前世本是要用来补天的,既然不用补天有幸获得自由,为什么不悠游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而非要落入这万丈红尘,到充斥着辛劳与痛苦的世界里来作一番历练呢?王国维对此的解释是,“此可知生活之欲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过此欲之发现也”。意思是说,欲望作为人生的本质,是先于这个人的生活而存在的,人不过是在生活之中体会到了自身欲望的存在,并且在欲望的驱使和奴役之下体会着生活之苦。《红楼梦》里描写的这块补天顽石,其实在心底隐藏了种种的欲望,所以当他看到自己以外的众石都能够去补天,才会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生出痛苦之感,于是错误地决定来到人世历练。
王国维的这些观点明显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点。王国维接受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思想,他认为无的本质是先于事物存在的,认为欲望是世界乃至人生的本质,也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而且是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并能够支配具体事物的先验的一种存在。欲望是人生的本质,这样强烈的欲望并非形成于后天,而是先验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所以人的一生都只能受制于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之下活得毫无自由。透过本质先于具体事物存在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加强了欲望对人生的支配的作用,更加证明了王国维人生的欲望是无从逃避的观点。
欲望的解脱之路
王国维指出:“《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也。”
《红楼梦》中透彻地描绘了人的种种欲望,但是在王国维看来,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生动而艺术地表达出了人生的苦痛,其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是其真正的价值,乃是为人生的苦痛找到了一条通往解脱的光明大道,这也是《红楼梦》的精神所在。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故事为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即人生的痛苦不是从外部造成的,周围的环境和现实的条件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不快,但绝不是我们精神上的痛苦之源,潜藏在人们心中那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欲望,才是人生一切苦难的根源。也就是说,人生的苦痛是人自身的、主观的意识造成的,而非存在于意识之外的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
那么,既然苦难源自人的主观意识,所以想要找寻解脱的途径,也只得从人的主观上入手,这也是王国维所说的“由己求之”的意义所在。所谓“由己求之”,就是求助于自己,从自身的主观精神意志方面寻找解脱之道。
人生的苦难是主观性,而且只能从主观出发去寻求解脱,那么真正的解脱之路是否存在呢?王国维说:“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也。”因为欲望是人生一切苦难之根源,所以只有断绝种种欲念,才能够根除人生之苦。生活中的欲望越强烈,他所要求的也就越多,于是恶性循环,要求的越多不满足感也就越强,其痛苦的程度也就愈发强烈,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人生的苦痛与忧患愈演愈烈,也就在欲望的深渊中迷失得愈发难以自拔。
不过难以自拔不等于无法自拔,王国维断言,人是可以解脱的,哪怕深陷欲望的泥沼,只要可以反躬自省,悟出自身的欲望是苦痛的根源,并自觉地断绝欲望,摒弃欲望的羁绊,变化自身的气质,依然有可能从无尽的苦难之中获得解脱。他说,解脱人生的苦难的途径在于“全变其气质,而超出乎苦乐之外。举昔所执着者,一旦而舍之。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
呜呼!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夫欧洲近世之文学中,所以推格代之《法斯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
王国维又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拿来与贾宝玉作了比较,认为二者寻求解脱的过程颇为相似。当人物陷入欲望的最底层亦看到解脱的曙光了,贾宝玉听《寄生草》的曲子时,悟到自身的由来,已暗自生出解脱的念头,只是当时心中牵挂着林黛玉才回到了严峻的现实生活当中,黛玉死后他出家的念头逐渐坚决起来,终于经过种种波折摆脱了苦痛之扰,战胜欲望得到了解脱。
-
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
-
“洛阳城里见秋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秋思 作者:张籍年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歌译文
-
王充《荣累之辨》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
-
语义说明:比喻恭敬谨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 使用类别:用在「克尽职守」的表述上。 鞠躬尽瘁造句:01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02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03他们鞠躬尽瘁
-
《诫子书》原文及欣赏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诫子书》原文
-
送会稽金生序 [明] 宋濂 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
-
一、 语义说明: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 使用类别:用在「重新恢复」的表述上。 死灰复燃造句:01这位总理本已失势,现在死灰复燃,重新掌大权了。 02他虽然宣布退出政坛,但以他的影响力,死灰复燃并非不可能
-
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注释】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绝句是旧体诗的—种格式。绝句是 "> 贾人食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贾人食言 原文:有贾人渡河而覆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可
-
高中文言文虚词何为 文言文是古代说话的常用语言,下面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