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秋思
作者:张籍 年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歌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 《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
-
喜气轩眉宇。□卢郎、风流年少,玉堂平步。车骑雍容光华远,不似黄梁逆旅。抖擞劲貂裘尘土。便就莫愁双桨去,待经过、苏小钱塘渡。画图里,看烟雨。一樽邂逅歌金缕。望晴川、*峰瀑布,浪花湓浦。老我三年江湖客,
-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 作品赏析【注释】:
-
语义说明:形容老年人恬适悠閒的生活乐趣。 使用类别:用在「安详晚年」的表述上。 含飴弄孙造句:01人到了晚年,总是期盼能含飴弄孙,享享清福。 02老陈寄来一张含飴弄孙的照片,脸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0
-
语义说明:比喻后人依循前人所订的规章办事。 使用类别:用在「依循旧章」的表述上。 萧规曹随造句:01自他上任以来,一切行事都依照旧章,萧规曹随。 02我决定今后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诗歌赏析: 《观魏博何
-
语义说明:比喻心存险诈,难以预测。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狡猾诡诈」的表述上。 居心叵测造句:01他巧言令色,居心叵测,绝不是一个好人。 02他突然向你求饶,可别高兴过早,我看他是居心叵测。 03对方
-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1]。为人倜傥高奇[2],俯视一切[3]。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4],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
-
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
出自晚唐诗人赵嘏的《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赏析 这就启迪读者: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
-
喜春来·失题 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一生仕途坦畅,官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