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诗词中的虚字是什么意思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4 21:01:04阅读:813

按照论诗的传统习惯,名词算实字,一部分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算实字,其余算虚字。其间很难有明确的界限。不过也有原则,如果一句诗没有一个虚字,是很难成立的。因此,实字用得多,就显得厚重,虚字用得多,就显得飘逸。实字用得多,往往使读者需要用心体会, 虚字用得多,就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不愁费解。但是实字用得太多,流弊是沉闷,虚字用得太多,流弊是浅薄。要能尽管多用实字而无沉闷之弊,尽管多用虚字而无浅薄之弊,那就是工夫到家了。

现在举一首虚字用得多的唐诗如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由不归去?淮上有青山。(韦应物)

这首诗里的“曾为”、“相”、“每”、“后”、“间”、“如”、“已”、 “何由不”、“有”都算虚字。按比重说,已经占得够多。但由于诗意流转有情,所以并没有浅薄的流弊,反而觉得深厚。这样看来,诗的厚薄,在乎命意如何,在乎含带的情感如何,也不能专在虚实字的多少上计较。不过初学作诗,虚字太多的病是容易犯的。与其虚字太多而 流于浅薄,还不如实字太多的病容易矫正。

作文靠语助字来达意,已经不是好办法。作诗更不相宜。不但语助字像之、乎、者、也等类不宜用,即虚字也以少用为是。可是在全句都用实字之中,插入一个虚字作为斡旋的枢纽,又不但不妨碍气势,而且增加气势。 例如《石林诗话》所举出的杜诗:“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用一个“有”字,一个“自”字,就把远近数千里、 上下数百年的感慨都烘托出来了。

唐人也偶然有故意用语助字入律诗而取其别致的。明代杨慎举出王维的“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及孟浩然的“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认为并不酸腐。可是宋人效颦,以致有“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命也岂终否?时乎不暂留”,这样的句子就丝毫不美而徒嫌丑恶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阮孝绪传》“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

  • 枯木逢春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虽处于绝境却重获生机,或劣境忽然转好。 使用类别:用在「出现转机」的表述上。 枯木逢春造句:01经过名医的诊治,原本生命垂危的老王,好像枯木逢春,又恢復了健康。 02王老先生自从去就读银

  • 苏小青作品

    苏小青作品耿村这里的风比别处大一些这里的鸟声比别处密集一些这里的空气不需要转换具备最初的味道这里的语言,有河滩一样的自然生态成片的 "> 关于狼的谚语大全 尽管狼在嚎叫,骆驼照样走路------蒙古族谚语

    恶浪对狮子也敢冒犯-------土耳其谚语 狼再喂也变不成看家狗-------哈萨克族谚语 听了狼的哭声,千万不要动心------白族谚语 没有吃过羊的狼,嘴巴也是红的------维吾尔族谚语 离群的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①,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②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 影落明

  • 范仲淹《苏幕遮》全诗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品赏析【注释】:[1]黯:形容心

  • 渑池之会文言文翻译

    渑池之会文言文翻译   渑池之会中秦昭王在生的时还能保持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得不说他很睿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渑池之会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渑池之会  秦王

  •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翻译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翻译   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

  • 高枕无忧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形容身心安适,无忧无虑。 使用类别:用在「安逸无忧」的表述上。 高枕无忧造句:01年轻时的努力,是为了老年时可以高枕无忧。 02那个奸臣以为眼中钉已经拔除,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地为所欲为了。 0

  • 皎然《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

    诗人既然早已出家,皈依佛法,自然对人生已经大彻大悟。诗中既赞美了吴凭的隐居不仕,满怀慰藉之情,也有自己的影子。因为他是过来人,出家时已近五十。">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