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熹《观书有感二首》古诗赏析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 熹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先看第一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景象就很喜人。“半亩方塘”,不算大,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景物描写,这也是成功的。这两句展示的形象本身,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朗。
这感性形象本身还蕴含着理性的东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半亩方塘”里的水很深很清,所以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就不能反映,或者不能准确的反映。诗人正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地挖掘,写出了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是个代词,相当于“他”,这里代“方塘”。“清”,已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没有到此为止,进而提出了一个问题:“方塘”为什么能够这样“清”?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方塘”本身,是无从找到答案的。诗人于是放开眼界,终于看到“源头”,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这“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后两句,当然是讲道理、发议论,朱熹虽是理学家,但这和“语录讲义”很不相同: 第一,这是对前两句所描绘的感性形象的理性认识;第二,“清如许”和“源头活水来”,又补充了前面所描绘的感性形象。因此,这是从客观世界提炼出来的富有哲理意味的诗,而不是“哲学讲义”。用古代诗论家的话说,它很有“理趣”,而无“理障”。
“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它们“共徘徊”的细微情态。——这就是这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再谈第二首。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是古代的一种战船。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那样浮了起来。这两句诗,也对客观事物作了描写,形象比较鲜明。但诗人的目的不在单纯写景,而是因“观书有感”而联想到这些景象,从而揭示一种哲理。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就是对这种哲理的揭示。当“蒙冲巨舰”因江水枯竭而搁浅的时候,多少人费力气推,力气都是枉费,哪能推动呢?可是严冬过尽,“春水”方“生”,形势就一下子改变了,从前推也推不动的“蒙冲巨舰”,“此日”在一江春水中自在航行,多轻快!
蒙冲巨舰,需要大江大海,才能不搁浅,才能轻快地、自在地航行。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在水上航行的规律,硬是要用人力去“推移”,即使发挥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也还是白费气力。——这就是这首小诗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客观意义。作者的创作意图未必完全如此,但我们作这样的理解,并不违背诗意。
前一首,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所引用,是公认的好诗。后一首,似乎久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它同样是好诗,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别做在干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为“蒙冲巨舰”的自在航行输送一江春水。
-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
-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从前汉族地区迷信有灶王爷,是“东厨司命主人间保护神”。到每年腊月二十三,有“祀灶”之举。认为这一天灶王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所见所闻。这句话的北京版,则说成
-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平原君家不肯出②;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
-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有很多,也有很多精美的句子,通过这些祖国风光谚语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祖国风光谚语 例: ldq
-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
-
晏子不死君难 作者:左丘明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
-
在汉代考古中,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长期以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0月11—13日,在江苏徐州举办的“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130余位学者就汉代墓葬考古新发现、汉代历史与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