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1 21:18:40阅读:412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708—765),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后移家隐居鄂渚。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著有《常建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题解】破山在今常熟,寺指兴福寺,南齐时建,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1.禅房:僧侣的住房。2.万籁:各种声响。

【串译】清晨漫步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引得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赏读提示】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描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深的小路和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

诵读时应围绕对古寺后禅房所独有的静趣的描写舒展声音,柔缓行腔,一“静”到底。

【推荐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吾的自传文言文文章

    吾的自传文言文文章   吾生于八零而后九年,上有长姊。吾幼时,父任一乡之长兼劳作于田涧;母缝衫补褂而操持于内厅,恩爱有加,此乃吾之至幸也。  子之血肉受之父母而教养礼仪亦

  • 梦见误车

    梦见误车,得此梦,五行主水,乃癸水之象征,事业压力大者,身边多有小人作祟,与他人间纠缠颇多,生活有不安之感,此乃不吉之兆,凡事应谨慎以待,冬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董阏于法无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

  • 名流误国: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的斗争

    【近世人物志】 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实行分房阅卷,每一房分配一位考官,名曰同考官,他们的工作,有如比赛的初选,披沙拣金,把本房的优秀试卷挑出来,加以批语,推荐给主考官,由其复眩如果考生最终金榜题

  •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

  • 文言文成绩提高的关键是精练善思

    文言文成绩提高的关键是精练善思   比如有的同学“病句判断”部分常常出错,这时就要把自己近期训练中的有关试题汇总分析,看看自己对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哪一种还没有掌握到

  •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r

  • 《贺新郎·别友》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贺新郎·别友》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 "> 不辞劳苦造句六则

    【不辞劳苦解释】虽然十分劳累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不辞:不推辞。也作“不辞辛苦”。 【不辞劳苦造句】 ①勘探队员们一年又一年地战斗在茫茫的大沙漠上,不辞劳苦地为祖国寻找油田和水源。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之铁杵磨针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之铁杵磨针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