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咏诸葛亮诗词赏析
睿智和庄严凝固成泥土
——杜甫《蜀相》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位于四川成都市郊的武侯祠,是一处肃穆的所在。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高大华美,每年来此拜谒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称道蜀汉武乡侯诸葛亮奇妙的用兵,更钦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
应该说,公元197年到公元207年的隐居是诸葛亮一生的重要时期。这十年,他在襄阳的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一边闭门读书,一边躬耕陇亩,过着悠闲的生活。处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能在山明水秀的隆中寻得一方净土,无疑为诸葛亮日后的出山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三顾茅庐”的故事已是尽人皆知,第三次会面无论对刘备,还是对诸葛亮,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一纸洞察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令身处困境的汉室后裔有了与中原抗衡的实力,也令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当刘备携孔明之手从隆中走出,充溢在这位汉室皇族心中的,是定鼎天下的雄心。出山的卧龙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诸葛亮柴桑的舌战群儒,最终令据江而治的孙权与刘备联手击曹,燃起了赤壁的熊熊大火,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后,诸葛亮轻摇羽扇,开始了其叱咤风雷的历史:在夺取汉中的过程中,他深谋远略,以足食足兵将这块龙兴之地一举拿下;当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的忠心赤胆更是烛照蜀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刘备这句托孤遗言实属真心,他很清楚,扶不起的刘禅并能不延续国祚,但诸葛亮的回答却斩钉截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顾命大臣诸葛亮,完全可以取昏聩的刘禅而代之,但诸葛亮却用后来的南征北战证明了自己对旧主的忠诚。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先以攻心为主,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用时不到一年时间便平定南中,而蜀汉也在这一年凭借南中的丰富资源迅速壮大国力,具备了逐鹿天下的底气。建兴五年(227),就在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刘禅后不久,这位戎马一生的臣子开始了壮丽的北伐。历时八年的北伐,让蜀汉政权在激烈纷争的年代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长期的南征北战也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健康。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军北伐曹魏时,已经做好了打持久之战的准备,他命令军士在五丈原屯兵垦荒,自足粮草,而自己却“所啖食不至数升”(《三国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五丈原的星空下起陨石雨,一代治世之才最终没能完成克定天下的宏愿。
诸葛亮病死的消息传到成都,朝野震惊。为了怀念他,众大臣决定在他的墓地为其立庙祭祀。后来当魏将钟会攻下汉中,还派人专门祭扫了诸葛亮的墓,并下令严禁在诸葛亮墓地周围放马、砍柴。这说明,诸葛亮崇高的人格不但赢得了蜀国吏民的尊敬,也同样受到了敌国将士的尊敬。
“识治之良材,管萧之亚匹。”(《三国志》)陈寿为诸葛亮下的这句按语可谓公允切当。
-
高中文言文名词 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词汇意思是大家都会出问题的地方,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文言文名词,仅供参考! 高中文言文名词 一、 常见的单音动词 1
-
岳飞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岳飞,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下面小编收集了岳飞传文言文阅读翻译,供大家参考。
-
本始三岁文言文翻译 本始三岁这篇故事选自《资治通鉴》,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本始三岁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
-
梦见河水上涨是什么意思?发大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是在梦中,则表示财运,是一种好的运势,那么梦见河水上涨的人是否就一定会走好运呢?也有一些人不是这么认为了。
-
副标题 【热脸蛋贴人家冷屁股】——奴颜媚骨 【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热情 【热锅上的蚰蜒】——团团转 【热锅上的蒸笼】——好大的气 【热火盆里抽火炭】—mda
-
文征明习字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
-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
-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作者: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
-
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已者于是弛其备,撤其备,墙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