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权·溪村即事》诗词选鉴赏
周权
溪村即事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首联二句,写出山村与世隔绝,不染红尘的清雅幽深。“翠”而日“寒”,可见是松柏一类岁寒不凋、象征高沽之士的树木。一个“飞”字,化静为动,续以“崖壁”,极显松柏天矫如龙,身处悬崖峭壁而更傲岸挺拔的风姿。这“寒翠”之木,自然也是诗人耿介人格的自我写照。在山崖之外,便是尘嚣鄙伪之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今日脱彼入此,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
颔联续写山村中所见之景,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萧散情趣。鹤缓行曲径而不飞,动中有静;僧倚石栏目注流云,静中亦有动。“松径雨”之“雨”,未必是实写,极可能是用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意,状山林之苍翠欲滴。“僧倚云”则令人想到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闲爱孤云静爱僧”一语。而“石阑”亦可以推断是天然形成的栏杆状山岩。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一联,清丽优美,活色生香,王、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之佳句,可谓嗣响有人。所以顾嗣立《元诗选·周权小传》说“衡之(周权字)句法,实多可观”,并举此联及其他一些句子为证。清溪南修竹曳疏影,曲岸后梅花传暗香,加之鹤行其下之松林,岁寒三友全都萃集诗中,真令人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
最后二句,从景物转到山村中的主人与客人。“山翁”可能是隐居岩林的高士畸人,也可能是躬耕山村的淳朴老农,不管是哪种人,不管他们僻居深山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诗人心目中,他们都是归真返朴的体道者。他们邀请偶入此中、赋性与之相近的诗人饮酒,不须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须谈什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平凡闲话,便是世间至文,斐然成章。一个“总”字是全诗惟一的虚字,却最实在地表达了诗人企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朴归真的情愫。可以想像,诗人会像陶渊明那样与山翁一醉方休,吟出“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
宋苏汉臣婴戏图页(资料图) “全面二孩”经过多年争论终于尘埃落定,很多有条件的家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在古代,关于生育问题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呢,是否也实行过计划生育?
-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
-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
-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这句诗句的意思是“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
做梦梦到吃生肉时,表示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和人起争执。注意这里的生肉是指生鱼片以外的生肉。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
-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校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作品赏析【注释】:阑:残,荆红英:红花。屏山:屏风。杳杳:深
-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人生百病
-
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