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智慧谋略诗词赏析
圯桥的露水丰沛了决胜千里的兵家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圯桥永远神秘,传说与史实丝丝入扣,嵌入厚重的青石。
圯桥永远亲切,它承载了一个热烈的生命,点化了一个民族的精灵。
公元前219年,博浪沙的草莽之中奔跑着一个青年。他满身尘埃,却仍不失倜傥英俊,他衣衫褴褛,服饰的质地却分明地显示着他并非平民。他就是张良,一个韩国显宦的后裔。
秦王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彻底打破了他接续祖业的梦想,于是,他悉散家财,访求力士,选择了当时最流行也是最冒险的行刺。他的动机很简单:报国复韩,夺回昔日荣光。
然而,复国的梦想决非铁锥能够实现。当错位的铁锥轰然震响于错位的銮舆,也就震醒了张良狭隘的家族意识。他逃到了下邳,踏上了圯桥。当时人们也许未留意这个更名改姓的逃亡者,但若干年后,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下邳承纳俊杰的目光竟如此深邃。
有关“圯桥授书”的传说难免会有些神秘的味道,但无论内中掺进了多少附会,我们仍愿相信它的真实,仍愿相信是圯桥给了张良在历史的时空中纵横捭阖的契机。那神秘的黄石老人,那落水的鞋子,那晨曦的露水,以及那句“孺子可教”的赞誉,无疑构成了这则传说的重要元素。后人常常感喟张良在圯桥之上“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语)的涵养,而我更倾心于圯桥这座古老的建筑本身。圯桥之于张良,不仅是他生命人格的再塑之地,更是他生命意识的重要分野。从这里,他接过了决胜千里的《太公兵法》;从这里,他摒弃了狭隘的地域观念;从这里,他走向了抗击暴秦和楚汉相争的战场。
于是,后来的历史便按照一个既定轨迹行进。在两支力量悬殊的队伍的角力中,是张良让泗水亭长率先敲开了咸阳的城门,令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开城出降;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是张良避开刀光剑影,扶助刘邦从密不透风的军帐中全身而退;烈火熊熊的汉中栈道上,是张良与韩信珠联璧合,漂亮地完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奇谋,从而使刘邦平定三秦,夺取关中宝地,亢实了与项羽逐鹿天下的基础;而响彻垓下的埙声,则不啻一只摧枯拉朽的画角,最终令一代枭雄因张良而自刎乌江,一代汉帝因张良而君临天下。
苏轼在其《留侯论》中,对这位西汉谋士评价甚高: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而对这位开国之臣,刘邦更是由衷感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当这位汉初三杰中唯一从未央宫全身而退的谋臣最终执一把拂尘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张良,已经彻底从黄石公的《太公兵法》中悟得精髓。
-
六国论 苏辙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
-
梦见雷雨大作,事业会成功。已婚女子梦见暴雨雷鸣,会更爱自己的丈夫。未婚女子梦见大雨瓢泼、雷声轰鸣,会嫁给有名望的人。商人梦见雷声大作,会发大财。病人梦见大雨瓢泼、雷声轰鸣,身体很快会康复。犯人梦见暴雨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高竿的顶端。原是佛教比喻道行修造到极高的境界,但还须继续努力。现用来勉励不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不断努力前进。也作“百尺竿头须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造句
-
高考文言文唐伯虎识破术士强化练习 本文主要结合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为考生准备了“高考语文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高考频道提醒考生,考前可以多看
-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
-
文言文阅读·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
-
随何难汉高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随何难汉高祖 项籍①死,天下定,上②置酒。上折③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④,楚王⑤未去齐⑥也,
-
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 导语:知胜之道,出处《孙子·谋攻篇》,解释预知胜利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
-
一、 语义说明:指宗教、学术各种流派。 使用类别:用在「各流各派」的表述上。 三教九流造句:0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内涵,就是三教九流的诸家学说。 02他虽博综古代典籍,依然无法尽晓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
-
尊老敬老,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代代相传。 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意思是说,作子女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