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野《寻隐者不遇》古诗鉴赏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魏 野
唐诗中以访隐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以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读魏野这首七绝总会令人联想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诗句,这两首诗意境确是相似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首字易“访”为“寻”,仅换一字,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入”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 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采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以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十),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宋人蔡正孙对这首诗有“模写幽寂之趣,真所谓蝉蜕污浊之中,蜉蝣尘埃之表”(《诗林广记》后集卷九十七)的评语,对阅读此诗,应该说是不无启发的。
-
不怕鬼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就是不怕鬼文言文翻译,请看: 不怕鬼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
-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动物有耳朵也听不见? 脑筋急转弯解析:它是中国古代贵族的象征,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它虽有耳朵,却“充耳不闻”,因为它的读音为“loacute;ng”,与
-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
-
这是一首题赞兼山水诗,清淡秀丽、自然明快,是孟诗的代表作之一。义公:当时的一位高僧。习:修习。禅寂:坐禅入定。">
-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 (1)孤根:孤独的根 (
-
一、 语义说明:猛烈的风浪。 使用类别:用在「强风巨浪」的表述上。 惊涛骇浪造句:01游艇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乘客饱受惊吓。 02台风来袭,海边尽是惊涛骇浪,游客千万不可靠近! 03这艘小船剎那间被
-
《马说》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章篇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 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
-
李广将军列传文言文阅读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有诚信的人,如果借了别人的钱财或者是东西,那么自己肯定是要还给对方的。但是在梦境中梦见还人金钱或者东西,则代表了另外不同的寓意,根据你所做的梦境不同所决定你最近走的运势和所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