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钱起
钱起(约722~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年间(751)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安史之乱后任蓝田县尉,与退隐辋川的王维唱和。终考功郎中、大清宫使。与郎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卢纶等合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誉。擅长五律,七绝含蓄清丽,很有韵味。有《钱仲文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省试湘灵鼓瑟 ①
【原文】
善鼓云和 ② 瑟,常闻帝子 ③ 灵。冯夷 ④ 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⑤ 。苍梧来怨慕,白芷 ⑥ 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
①湘灵鼓瑟:出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②云和:山名。
③帝子:尧的女儿,即舜妻。
④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⑤杳冥:遥远的地方。
⑥白芷:植物名。
【译文】
湘灵擅长鼓瑟,我曾有幸几次听她演奏。水神冯夷听到乐声也会凌空起舞,楚地来的人却不忍心倾听。里面的悲切能使金石感伤,清幽之音好像进入了虚无缥缈的境地。葬于苍梧的舜帝灵魂也跟随这哀声来到此地,白芷听闻乐声香气愈发弥漫开来。流水将乐声带到湘江边上,悲伤的氛围充斥了洞庭一带。不知这神曲是何时演奏完的,只见江边数座青山巍巍矗立。
【鉴赏】
这是一首试帖诗,从诗题中的“省试”二字可以看出。试帖诗是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
开篇两句点题,为本诗的第一部分。首句赞颂了湘灵鼓瑟技艺的精湛,次句说那优美的乐声常常萦绕在诗人耳边。
从“冯夷”到“悲风过洞庭”是本诗的第二部分,诗人通过超凡的想象描述湘灵瑟曲的神妙。水神冯夷听后翩翩起舞,楚客却不忍倾听。当清越的乐音传到无际的苍穹,竟连刚硬顽固的金石也为之感动。死于苍梧的舜被乐曲打动了,白芷听到乐曲也送出了芬芳。乐声回荡在湘江的两岸,飘过洞庭,传到更远的远方。实际上,翩翩起舞的冯夷并没有听懂美妙乐曲中隐藏的凄苦哀愁,所以仅仅是“空自舞”。而“楚客”,如当年被贬谪长沙的贾谊就能听懂其中的哀怨,因此“不堪听”。
末尾两句,空灵玄远,举世无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聆听完高妙的乐曲后,自然想见到湘灵的容颜。然而,诗人调转笔锋,忽然写道“曲终人不见”,湘水女神的乐曲过于美妙,以至于听者几乎忘却了一切。这种行无踪影的神奇,增添了诗境的幽玄。神女营造的如真似幻的美好世界转瞬间消失不见,留下的是如带的江水环绕着黛青的群峰,浓浓淡淡,幻幻真真,余味不尽。
-
《太平广记•谄佞》“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玄宗在东都,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候冬间。”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罢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rdqu
-
文言文教学经验分享 l 先入为主 学习第一遍的印象很重要(苏春娟) 用已知理解未知(慕婷) 由故事引起、由引文说起、由名人用典谈起,等等(塞外风) l 持续兴趣 引
-
张无垢勤学文言文专项练习 张无垢勤学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
-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相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作品赏析【注释】: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
语义说明: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 使用类别:用在「同情互助」的表述上。 相儒以沫造句:01这对好朋友在陷于绝境时,彼此相儒以沫,互相照应。 02小明说什么也不愿背叛往日相儒以沫的朋友,真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堪称大宋第一疑案,也是千年未解的遗案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指责宋太宗赵光义这个最大受益者有嫌疑的同时,却苦于拿不出实证,而对于赵光义抛出的“金匮预盟”,即所谓“赵匡胤死后
-
都穆《游西山记》“予闻西山之胜久矣,而未获一游”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西山记【明】都穆予闻西山之胜久矣,而未获一游。正德丙寅三月之望,御史熊君士选,户部员外郎李君献吉,招余往游。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龙桥,其下民庐颇稠,花柳隐映,水畴东作方兴。予谓士选:“此何异于江
-
虚妄之书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为了提高翻译能力,分享了虚妄之书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
-
梦见火焰是什么意思火焰散发出光和热。光芒代表智慧和对自我的认识。热量表示强烈的感情,比如爱情或愤怒。梦见火焰,可能揭示了你与人交往是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与伴侣的争吵等。梦见闪烁的快要熄灭的火焰,代表失
-
路人献雉文言文翻译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路人献雉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