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苏 轼《题西林壁》古诗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18:23阅读:58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 轼

题西林壁,诗篇名。宋苏轼作。七言绝句。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贬所迁汝州,五月间途经庐山作此诗。同时所作的游庐山诗还有七首,本诗则是一首带总结性的题咏。西林寺一名乾明寺,位于庐山七岭之西,故苏轼云:“最后与摠老同游西林……仆庐山诗尽于此矣。”(《东坡志林》卷一)至此,诗人回顾游山的历程,才心有所悟,豁然开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山过程中从不同方位所得的印象是分散各异的,因而诗人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亦即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诗人从寻常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精辟的哲理,依托景物而发挥议论,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此诗精妙隽永的理趣历来为人所称道,“庐山真面目”也成了流布广泛的习语。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四月发黄州,自九江抵兴国,取高安,访子由,因游庐山……”可知此诗约作于是年五月间。同时所作的游庐山诗,有《初入庐山五言绝句》(三首)、《瀑布亭》、《庐山二胜》(两首)、《赠总长老》等七首。《庐山二胜》前有短序云:“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意谓游程所至达全山十分之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佳者作二首。”又《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条自述在庐山所作诸诗,“最后与总长老同游西林”,“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知这是他游遍庐山之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知道了这一背景,极有助于对这首诗的理解。

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庐山七岭之西。姚宽《西溪丛语》评此诗首句谓:“南山宣律师《感通录》云:‘庐山七岭,共会于东,合而成峰。’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自来矣。”如果不是泛游了全山,收摄远近高低的全部峰岭在胸中构成整体的形象,就正如《初入庐山》第一首中所说:“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那样,只能看到峰峦陂陀的偃蹇(偃蹇,高耸貌)之状了。

次句“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本作“远近看山各不同”,语意更明晰,但内涵较窄,只有“远近”而不及“高低”,颇疑苏轼初作如此,而以后改成今句。所以此句实应读作为“远近高低看山各不同”,方与次句的“识”字紧密扣合。远处、低处所“识”的庐山,只是青山偃蹇,葱茏一片;愈贴近、愈登高,则眼中所“识”之山中景物又随身之所至而各各不同。此时此际,庐山的局部的“真面目”方能收于眼底。若问:“庐山就如你眼中所见么?”如果答道:“那还有问题!我不是亲自经历了庐山么?”这回答好像没有错。其实仅就所见的一峰一峦,一树一石,和别的山一峰一峦、一树一石相比,并无多大差别,并不足以反映庐山的全部风貌。庐山的全景,庐山的“真面目”,它的总体形象,反而只有在远眺和鸟瞰时才能显现。因此诗人叹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包括了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和综合等耐人寻思的概念。苏轼慨叹身在山中反不识山的真面目之时,其实是识了庐山真面目之后的见道之言。是经过了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在胸中凝聚了局部的诸认识因而对庐山的全貌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才悟到“身在山中”,即在山的某一局部时反而不识其真面目的事理。这时如果再下山回顾,眼中的山势虽仍然“偃蹇”如旧,但已不是如未游之前的“无素”和“不相亲”了。这时的庐山,在他已不是笼统的肤泛的面目,而是达到了具体的抽象。

这样,山水诗就具有了哲理性,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广泛传诵和吟味,同时也成了人们讽喻某种社会现象的熟语。能产生这样的作用,就证明了这首诗的强大生命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路易士:乌鸦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白居易诗《舟中读元九诗》原文翻译鉴赏:把君诗卷灯前读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 司马穰苴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司马穰苴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

    • 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

    • 梦见萝卜预示着什么

      萝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萝卜和白菜都是冬储的必要作物,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爱国菜”。那么,这么平常的菜品出现在梦里又有着哪些特殊的含义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

    • 给季弟书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给季弟书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

    •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

    • 民间流传关于收获的处暑谚语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一、处暑谚语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东北)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东北) 处暑一声雷,

    •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 作者: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

    • 皇甫冉《春思》赏析: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作者简介

    •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词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