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杨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04:52阅读:229

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解】

选自《诚斋集》。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诗人。绍兴年间进士。曾任秘书监。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主张抗金,曾屡上疏指责朝政,被罢官归里,遂家居十五年不出,因忧愤国事,成疾而卒。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初学黄庭坚的“江西体”,中年后尽焚所作千余首,转而学王安石及晚唐诗,但不拘泥,终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时称“杨诚斋体”。所作多能反映人民生活和抒发爱国情感,想象丰富,语言通俗明畅,尤好以俚言俗语入诗。又擅长描摹自然景物,手法灵活,状写逼真,清新活泼。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传世者仅有四千余首。亦工词能文,其词风格与诗相近,其文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有《诚斋集》。

诗题《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慈净寺位于西湖南岸,与湖北岸灵隐寺对峙,齐名,是西湖的著名佛寺。其中的“晓”字极为重要,它表明此诗所写的是西湖晨景。它强调夏日的一个早晨,诗人在慈净寺送别友人林子方,一出寺门,西湖的旎旖风光,一下子映入眼帘,激起了诗兴,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的西湖景色最秀美,最宜人,与平常时节皆不相同。〕

第一层,强调六月西湖景色最宜人,与四时皆不相同。

“毕竟西湖六月中”,“西湖”,点出了这首诗描写的对象。西湖,在唐朝之前并无名声,称为“武林水”。自唐时改名西湖,名气渐增,以至成为世界称誉的游览胜地。由于它有山水之胜,文物之萃,以及绚丽多彩的花木。历代诗人画家对西湖胜景的种种描绘,更使它声名远扬。西湖风光四时各不相同,这里写的是“六月中”的西湖,即夏末西湖风光。那么,夏末西湖晨景有何特色呢?这样,自然地引出了诗的下句。

“风光不与四时同”,即“风光与四时不同”之意,是说六月早晨的西湖风光绝非其他时节的风光可比。“四时”指春、夏、秋、冬。四时的西湖风光,宛如四季花屏:春画花,多画桃花,红艳艳;或画柳,春柳新绿,柳依依。夏画荷,叶碧花红。秋画菊,遍地金黄,傲霜斗妍;或画霜叶,火红胜花。冬画梅,孕苞待放,不畏寒雪。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神。“六月”已包括在夏季,为什么还说“不与四时同”呢?夏季三个月,六月属季末,是荷花最盛的时节,其景致尤为秀美,故说“不与四时同”。

前句的“毕竟”(到底、还是),与后句的“不……同”相呼应,起强调突出作用,表现了诗人由观赏美好的景色而引发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看来似乎是在抒情、议论,其实景已寓于抒情之中了,向读者预示着一幅西湖夏景图即将出现在诗人的彩笔之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莲叶与蓝天相接,朝霞似火,晨光映照着荷花分外艳红。〕

第二层,描绘了一幅夏日西湖的“碧荷红莲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着墨写“莲叶”,不用近镜头,没写莲叶的各种姿态:挺立出水的,浮在水面的,平展着的;也没写荷叶在晨风中摇曳多姿;更没写荷叶上滚动着的水银似的露珠。这些,都给读者留作想象的余地。诗人站在慈净寺门前,眺望西湖,用远镜头拍摄,用“接天”描绘“莲叶”之茂,覆盖之广,湖面上的莲叶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的远处。“无穷”一词,用得精妙,提供给读者想象的广阔天地。诗人目力所及的终点,便是莲叶与蓝天相连接,相融合的地方。而“无穷”一词,更能使人想象到天叶相接之外的境界。特别是又用一“碧”字加以点染,便把碧绿的湖水,以及绿水上覆盖着的碧绿的荷叶,以及与碧叶相连接的蓝天,把这三种景物相互衬托,相互辉映的意境描绘了出来,使这幅“碧荷图”的境界更为广阔,更为深邃了。

“映日荷花别样红”,着笔写“荷花”,也不用特写镜头,没写荷花的种种形态:含苞待放的,半含半放的,花翅全展怒放的;也没写荷花在晨风中的各种舞姿,更没写缀在花蕾上晶莹的晨露。这一切,都给人留作想象的空白。诗人伫立湖边,迎着朝阳,观赏西湖晨景,用全镜头拍摄,用“映日”描绘“荷花”的神态,在那碧绿的莲海之上,一支支出水盛开的荷花优美姿容,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精神别致。艳红的荷花,在分外明亮的晨光中,显得特别清新明丽;淡红的晨光,在一丛丛格外娇艳的荷花映衬下,显得分外柔和悦目。“别样”一词,用得自然精当,此时的荷花的确与一般时节不一样,新奇,别致。特别是又用一“红”字加以点染,便把淡红的晨光,火红的朝霞,以及在这朝霞映照下的粉红的荷花,把这三种景物相互辉映相互融汇的画境点染了出来,使这幅“红莲图”色调更鲜艳,更富有诗情画意。

诗的后两句,采用对偶形式,分写莲叶荷花,“接天”对“映日”,“莲叶”与“荷花”相对,“无穷”与“别样”对仗,“碧”与“红”对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接天”的只是“无穷碧”的“莲叶”吗?否,“别样红”的“荷花”,当然也与蓝天相接。“别样红”是由于“映日”所致。“映日”的只是“别样红”的“荷花”吗?否,“无穷碧”的“莲叶”,当然也在朝阳的照耀之下。特别是两句的末字,“碧”与“红”相对仗,使两种颜色相互映衬,红花映得“莲叶”更碧绿,碧叶衬得“荷花”更艳红。碧叶红花又有蓝天朝阳映照衬托,使整幅画面的色彩极为鲜艳、亮丽,背景广阔,气势浩大。令人叹服“六月中”的西湖晨景,的确“不与四时同”,不禁与诗人的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赞赏不已。

【综述】

诗题《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但诗中无一字提及送友,这与一般送别诗不同,别具一格。从诗的感情基调与所表达的情绪来看,诗人的心境是愉悦的,因此以全部笔墨描绘西湖的夏日晨景,以此优美的风光作为送友的背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欢快心情。

这首绝句,直接写景的只有两句,只就西湖上的莲叶、荷花稍稍点染,但一幅夏日西湖的“碧荷红莲图”便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辽阔的湖面上,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莲叶与蓝天相接,分外艳红的荷花连着蓝天,朝霞似火,晨光普照,碧叶上、红花上缀满晶莹的晨露,闪耀着金色的光彩。

读此诗画,令人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并从中体会到诗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芒原作品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至乐文言文翻译

      至乐文言文翻译   生活像是一杯茶,带着一点苦涩;生活像是一本书,记忆深刻;生活像是一杯水,平淡却不可缺少。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至乐文言文翻译  至 乐  【题解】 

    • 莫逆之交造句七则

      【莫逆之交解释】互相情投意合,没有一点违逆。形容意趣投合、非常要好的朋友。莫逆:互不违逆,没有抵触。交:交情,友谊。 【莫逆之交造句】 ①这位老画家和我爸爸虽算不上莫逆之交,却也可以说是知

    • 鸡犬不宁|鸡犬不宁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成语】鸡犬不宁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相反词

    •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

    • 语文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

      语文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 江革文言文阅读题

      江革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

    • 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其文章也非常优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

    • 列传第五十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列传第五十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李夷简,字易之,郑惠王元懿四世孙。以宗室子始补郑丞。擢进士第,中拔萃科,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坐小累,下迁虔州司户参军。九岁,复为殿

    • 古诗妙句之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古诗妙句之妙 王美春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诗人岑参的七言歌行《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描绘了北国的严寒与奇瑰的雪景,抒发了诗

    •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李贺《北中寒》全诗赏析

      北中寒 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 挥刀不入迷蒙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 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