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学知识

古诗妙句之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02:52阅读:387
    古诗妙句之妙

    王美春


    雪中何以赠君别 惟有青青松树枝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诗人岑参的七言歌行《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描绘了北国的严寒与奇瑰的雪景,抒发了诗人深切真挚的别情,是一首耐人咀嚼之作。尤其是结句“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余韵悠长。它用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雪中用什么赠别呢?只有那青青松树枝。”

    中国汉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在古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往往折柳赠别,即折柳用以牵系行人(“柳”与“留”谐音),表示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别情。唐代人也往往折柳赠别,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便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词句。但岑参在冰雪覆盖、万里云凝的塞外送客,无柳可折,代之以“青青松树枝”,一则松树具有傲霜凌雪的品质,“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志不移”(〔隋〕李德林《咏松树》);二则青松象征着友谊常青。如此结尾,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诗作原文: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唐〕柳中庸《听筝》


    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听筝》从听筝者的角度着墨,重在描写其听筝之感受。“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两句写得尤为出色。

    这两句写筝声似柳条拂着春风,依依惜别,如杜鹃对着落花,啁啁啼血。表现的是筝乐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换言之,也就是诗人听筝的感受。此处借助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一个着眼于以形(柳条拂春风之形态)喻筝声,另一个则融以形(落花之形态)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于一体,将无形的筝声--“悲怨声”化为有形的可视之物,的确是妙句。

    附诗作原文: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李觏《忆钱塘江》


    这是宋代诗人李觏《忆钱塘江》诗中的后两句,其大意是: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奇景。这两句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人在醉时多奇思异想嘛!

    附诗作原文: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车转轻雷秋纺雪 弓弯半月夜弹云

    --〔宋〕艾可叔《木棉》


    这两句,描绘当时江南一带平民纺纱、弹花的劳动生活,真切生动,颇有韵致。

    以“轻雷”比喻纺车纺纱时发出的声响,以“雪”比喻所纺棉花的洁白,贴切生动。其间,状声与绘色,分别着一“转”与“纺”字,极具动态美。

    写弹花的情景,以“半月”比喻“弓弯”,描绘弹弓的形状,形象逼真,信手拈来,“天然去雕饰”,继之以“夜弹云”,则更觉想象奇特,造语新妙,整个弹花的画面也就动了,活了。

    附诗作原文: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闻得上方存节俭,区区欲献野人芹。

    绝岸愁倾覆 轻舟故溯洄

    --〔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这样描写弄潮儿:“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叫绝。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清代诗人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入激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

    附诗作原文: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TAG标签: 古诗

猜你喜欢
  • 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民间流传关于立秋的谚语有很多,有关于立秋季节的谚语,还有关于立秋养生的谚语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供大家欣赏。 立秋的谚语 1、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六月底,七月头,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赏析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 作品赏析【注释】:春日之五1、题原作“春游”,据《宋诗钞·石湖集》改。2、社:即“社日”,为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祭神时

  • 齐鲁文化在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上古时期,由于山川阻隔,交通极为不便。西周以来,以各个重要的诸侯封国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众多的区域文化中,鲁国的文化居于一种领先的、中心的地位。 第一,鲁国受封之地

  • 白朴元曲集之双调·庆东原原文及注释赏析

    白朴元曲集之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闻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⑦。 【注释】 ①忘忧草:即萱草

  • 书潘吴二子事·(清)顾炎武

    先朝之史皆天子之大臣与侍从之官承命为之而世莫得见其藏书之所曰皇史宬每一帝崩修实录则请前一朝之书出之以相对勘非是莫得见者人间所传止有太祖实录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

  • 贯云石《中吕·红绣鞋》注释赏析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①。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②。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③。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④ ①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②听着数着愁着怕着:听谯鼓,数更声,

  • 王维《辛夷坞》赏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简析】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

  • 苏轼《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全诗赏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中国上古时代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中国上古时代的帝王: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舜。上古(shagrave;nggǔ):三古之一,是较早的古代。在中国历史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

  •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全诗赏析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作品赏析【注释】: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文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风云人物
  • 国学资讯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