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李愬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1:14:42阅读:408

李愬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朔可用,遂充隋唐邓节度使。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侯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 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秀琳降,谓愬曰:“必破贼,非李佑无与成功者。” 佑,贼健将也。愬候佑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佑果轻出,用诚禽而还。诸将素苦佑,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佑之罚,将吏杂然不解。愬力不能独完佑,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表六院兵马使。佑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师夜起,佑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 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贼恃吴房、郎山戍,晏然无知者。佑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 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新唐书·李愬传》)

  [注]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素苦佑 苦:为……所苦。

  c.愬力不能独完佑完:保全。

  D.愬知其隙可乘隙:机会。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愬的“筹略” 的一项是(3分J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愬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佑;拒听杀李佑的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佑;后来李佑在打蔡州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D.李愬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元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佑,无与共诛蔡者。

  (2) 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

  参考答案

  4. A

  5. C

  6. B

  7. (1)(李愬)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和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

  (2)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所有谍报人员都加以安抚,所以那些谍报人员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解析]

  4. 易:轻视。

  5. ④是说行军过程,而非谋略;⑥是李祐的行为而非李愬的。

  6. “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 所说的是投降的士兵,不是部下。

  参考译文:

  李愬,字元直,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失败以后,用袁滋代替他做了统帅,又没有取胜。李愬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为李愬可以任用,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李愬因为军队刚刚受挫,士气没有全恢复,于是不安排巡逻的队伍。有人提出异议,李愬说:“叛贼刚安于袁公的宽疏,我不想让他们受到惊动而来防备我。” 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护理。蔡州的人因为曾经打败了高霞寓等人,而且李愬的名声不是他们平素畏惧的,很轻视李愬,不加防备。李愬性情沉稳而凶猛,他以诚心对待士卒,所以能够使地位卑微、力量弱小的士兵振作起精神而使用他们。蔡州的叛军士兵来投降,李愬常任其自便,有的降兵,其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当初,吴秀琳投降,向李愬建议说:“如果要打败蔡州的叛军,没有李祐就没有与你一起成功的人。” 李祐,是叛军中骁勇的将领。李愬探听到李祐在郊野守护庄稼,就派遣史用诚率领三百名精壮的骑兵埋伏在旁边,让羸弱的士卒装作要放火烧庄稼和收庄稼的样子,让李祐看到,李祐果然轻率地出击,史用诚将他擒获而回。诸位将领平时为李祐所苦,请求杀死他,李愬不听。恰逢天降大雨,从五月到七月不停,军中将士认为这是上天对不杀死李祐的惩罚,将官们议论纷纷无法制止。李愬尽了力也不能独自保全李祐,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与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皇帝下诏书释放了李祐,把他送还给李愬。李愬让李祐佩带刀剑出入帐下,担任六院兵马使。李祐手捧诏书感激得哭泣,诸位将领才不敢再有议论,因此才确定了袭击蔡州的策略。过去规定,胆敢释放间谍的人灭族。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间谍全部加以安抚,所以那些间谍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当时,李光颜出战多次获胜,吴元济把精锐部队全都派出,驻扎在洄曲来抗击光颜。李愬知道这个机会可以利用,就派遣从事郑澥去见裴度,报告军队出发的日期。军队在夜里出发,李祐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李愬率领三千人马为中军,田进诚率下军殿后。刚出发时,有官吏询问前进的方向,李愬说:“到蔡州捉拿吴元济!” 行进了七十里,半夜时分到达悬瓠城,雪下得很大,城边都是养鹅的池塘,李愬命令赶打那些鹅,用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依仗吴房、朗山的守护,安然无人发觉官军。李祐等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士卒跟随着他们,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留下人拿着木柝像平常一样击柝报时。黎明,雪停了,李愬进驻吴元济的外宅。蔡州的官吏惊慌地说:“蔡州城失陷了!” 吴元济还不相信,田进诚的军队迫近了蔡州。田进诚火烧了南城门,吴元济认罪投降,从城上顺梯而下,被关入囚车送往京城。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

  • 文言文《余靖传》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余靖传》阅读练习题   余靖传 朱 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而不倦担 [出典]《论语》 注: 1、【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杜牧《题乌江亭》全诗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品赏析【注释】: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浚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

  • “博陵赵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宝宁”阅读答案解析

    博陵赵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宝宁,后以众归周,授上开府,寓居京兆之云阳。高祖践阼,恒典宿卫。后从晋王伐陈,先锋遇贼,力战而死。朝廷以其身死王事,以元淑袭父本官,赐物二千段。元淑性疏诞

  • 朱碧潭诗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和译文

    朱碧潭诗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和译文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

  • 小巫见大巫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相形见絀,无法相提并论。 使用类别:用在「差异极大」的表述上。 小巫见大巫造句:01你这叫胖?跟我比起来,小巫见大巫,简直可以叫瘦子了。 02臺北市的高楼很多,但和纽约市相比,就像是小巫

  • 雁冢文言文以及翻译

    雁冢文言文以及翻译   《雁冢》寓意着大自然的万物都是有情谊的,动物也不例外。有关雁冢文言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雁冢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

  •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

  • 梦见暗恋

    梦见暗恋是什么意思梦见暗恋,反映出你对性的渴望和与他亲密接触的强烈愿望。梦见自己暗恋的人,而且不止一次,说明你在心理上已经过份的压抑自己,同时情绪低落,建议你应该振作起来,最好找朋友聊聊才能解开心结。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