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技巧之实词释义
文言文答题技巧之实词释义
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实词理解题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一词多义的产生:
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13、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14、课(督促劝说)
15、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16、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17、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18、对(回答或对话)
19、如(到、往)
20、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21、工(工匠、精巧、擅长)
22、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23、容(宽容、或许、许可)
24、贷(借出借入,宽容)
25、狱(官司、案件、监牢)
26、白(告诉)
27、与(赞扬)
28、多(赞扬)
29、遽(急速、就、恐惧)
30、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31、给(食用丰足)
32、按(追究、考察、调查)
33、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34、典(主持)
35、令(美好)
36、差(病好了)
37、执(捉拿)
38、延(延请)
39、省(减免)
40、谢(道歉、推辞、告诉)
4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4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43、赧(因羞愧而脸红)
44、竟(结束、完)
45、坐(因……而犯罪、因为)
46、甫(才)寻(不久)
47、造(造访)
48、过(拜访、责备)
49、弑(子杀父、臣杀君)
50、用(财用、因为)
-
任何一个王朝设官分职,都不是为了养人,反过来,养人是为了做事。在旧式的帝制结构中,官僚体系原本是王朝的支柱,但这个体系却有自己运行的轨迹和性格,只要按自己的逻辑走下去,就会慢慢从支柱变成蛀虫和赘疣
-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
-
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课后知识点 一、《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
-
【百家争鸣解释】原指战国时期儒、墨、法、道等各家学说的争论,后比喻艺术上、科学上的各流派的自由争论。现往往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连用。 【百家争鸣造句】 ①文学艺术界已形成“百花齐放
-
【大快人心解释】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快: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大快人心造句】 ①他几十年的沉冤如今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这真是大快人心的事! ②这个罪大恶极的流氓,被公安局抓起
-
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相信大家都学过这篇课文,那么大家知道怎么翻译这篇课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秋水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大家可以参考
-
《宋史·苏轼列传》“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
-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初中文言文题目与译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 虞公滥③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
-
昨承执事枉驾[2],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3],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4]。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5],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当欣跃操觚[6],